第十四章 蓄力(第2/2頁)

尤其是江烽提到的要求各級吏員來講授州縣鄉下邊那些胥吏猾吏們在日常庶務中各種爛汙手段手法,並要他們通過考試來測評培訓者識別鑒別的能力,更是讓三人腦洞大開。

這恐怕是讓一般新人向熟練吏員進化的最佳手段了,只要能把這等爛汙手段搞明白,那也就意味著下邊事務你都能基本過關了。

種種新穎的想法提議讓陳蔚三人都是嘆為觀止,他們也想不明白這位主公怎麽會有這般奇思妙想,你在武道上突飛猛進一日千裏也就罷了,怎麽連這等做官的手段也是如此熟稔,這還不要不要人活了?

不過既然江烽已經打定主意要在這上邊做文章,三人也認可這種方式大概是淮右要盡快打開局面的必要手段,所以也都遵令表示會盡心把這件事情做好。

然後三人這才談及江烽的娶妻納妾一事。

這也是大事。

江烽也深知這個時代的官吏們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隨著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後的繁鎮割據群雄並起,各地士紳大族們以及由他們子弟們為主構成的官吏們對李唐皇室的忠誠度已然下降到了一個非常低的程度,而能夠帶給他們安全和實利的藩閥日漸成為他們效忠對象。

當然李唐皇室仍然擁有正朔之利,只不過當實力達到一定層面上之後,李唐朝廷便無力影響了,最明顯的範例就是大梁,朱溫滅唐,雖然李唐隨即在關中重起,但這等猶如被狗血汙染的聖器便失去了那層耀眼的光環,始終給人缺乏點兒神聖威嚴了。

這個時候各方藩閥便成為了士紳們效忠的對象,只不過這種忠誠度卻要因人而異。

實力越強,忠誠度自然越高;歷史越長,忠誠度越高;藩閥主君人格魅力越大,忠誠度越高;同樣和李唐保持更為密切的關系,也能獲得一些忠誠度加成。

除開這些因素外,藩閥主君是否有穩定的後嗣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

從黃巢之亂後各方藩閥割據的形勢逐漸成型已然有五十年,其中長者已歷三代,短者亦有兩代,在天下士紳們看來這種格局類似於春秋戰國,也許會延續數百年。

大梁就像那孤獨而受各方敵視的秦國,而大晉更像那強橫一時的趙國,南陽更像是幅員遼闊的楚國,吳越均在,還有時家、泰寧軍、河朔三鎮更像是燕、宋、韓、魏、代諸國。

不斷有老舊藩閥倒下,比如申州鞠家和光州時家,亦有新的藩閥崛起,比如蔡州袁氏和當下的淮右江氏。

其中表現最為糟糕的就是河朔三鎮,無盡的叛亂,殘酷的血洗,總在不斷上演,在很多人看來,這其實就是藩閥主君的後嗣問題,要麽沒有後嗣,要麽後嗣暗弱愚笨,缺乏合格的繼承人,最後重臣大將取而代之,進而導致其他人不服亂戰,最終演變成一場場政變屠殺。

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是希望淮右江氏政權能夠穩固長存者,自然都希望江烽能早日有後嗣,而且以江烽的現狀,起碼也還能征戰一二十年,待到江烽年齡漸大,現在若是有後嗣,到那時候也成長成人,多幾個後嗣也更有利於優中選賢,有利於統治。

江烽也能理解這些下屬們的想法,事實上學歷史的他也很清楚在這個時代後嗣多而強,其實也是一種實力,若是自己日後有上三五個像袁無為、袁無畏這樣的子嗣,自然會被人更看好。

從各方面反饋回來的消息反應,吳地君臣相疑即將反目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且淮北方面的蟻賊也開始在有意識的集中,很顯然他們在吳地亦有暗線,也就是說興許兩三個月內吳地就會迎來一場劇變,那時候淮右只怕也不得安寧,所以江烽也有意早一點把這樁事情解決,以便專注於吳地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