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務實,固基(第2/2頁)

陳蔚之言倒是中肯,杜拓聽得也是心中微動,不得不承認這位從縣令成長起來的角色還真是有些真材實料,對縣鄉實務了解頗深。

“陳大人,若但是靠這等方式恐怕也難以解決當下我們淮右的困局吧?”杜拓沉吟了一陣,“關中畢竟是關中,州縣一級吏員要延攬至我們淮右來,怕是許多人都不情願啊。”

“總要試一試,能來幾個算幾個,當然,單靠這一手也肯定不夠。”

陳蔚也知道現在三州十縣的困局,只是這種情形下江烽一直要求寧缺毋濫,寧肯現在緊一點,也不願意放任胥吏荼毒百姓,尤其是幾個新建縣份更是如此。

“陳大人,若是咱們采取異地交流的方式來呢?比如壽州那邊梅田鄭家出身的吏員放在壽州那邊不太放心,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擱在光州那邊,然後光州這邊的交流到澮州,澮州這邊的則交流到壽州,這樣也能解決一些問題啊。”王煌也插上話來:“只是這種吏員交流,層級過低不適合,起碼也需要縣這一級,另外數量也不宜太大,以免影響本地治理。”

“贊江說得有道理,交流能起到一些效果,但不宜太大。”江烽走了進來。

三人都起身躬身一禮:“大人。”

“坐吧,就我們幾個,不必拘禮了。”江烽吸了一口氣,“這幾日裏我一直有些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就是在琢磨著我們淮右怎麽來打磨,原來只有一個澮州還不覺得,心裏也還踏實,這壽州一加進來,加上光州也無法放手,頓時就覺得有點兒吃不消了,前日裏交代給你們的事情,也就是想讓你們暢所欲言,只要能解決我們淮右目前所處困境的,都只管提出來,成與不成,我們再斟酌,可有方略了?”

“大人,我們這幾日裏也琢磨商量了一番,也有些一些想法,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不足,但出於淮右現今的情形下,縱是有些弊病,但也聊勝於無。”陳蔚拱手道。

“嗯,那你們就別藏著掖著了,趕緊抖落出來吧。”見幾人都有些凝重,江烽笑了起來,“只要有路子,我們就不怕趟,總比坐以待斃強吧。”

陳蔚也不客氣,把三人這幾日裏商量的方略一一道出。

其實也無外乎就那麽幾條。

一是對外延攬,目標首選就是關中,另外也可以考慮在淮北甄選,蓋因淮北現在局面糜爛,不少尋常吏員也是四處逃生,若是能引得一二來,也算略有補充,當然這還需要甄選考察。

二是對內舉薦選拔,重點還是本周縣的士族,也涵蓋小有名望的寒門庶族子弟和曾經擔任過吏員的士子。

三是培養,這也是江烽提出來的大框架,陳蔚三人認真琢磨出來的,主要在三州的文人士子中來選拔培養。

這些士子大多未曾擔任過吏員,縱然知書識字,但是卻是半點實務經驗皆無,根本無法承擔實務。

三人之意是在澮州設立一個培訓學堂,延請各州因為年老而致仕的老吏,專門來負責教授這些士子各曹司的實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一月、三月、半年三州培訓方式來進行培訓。

然後在給予一段時間由這些致仕老吏帶著這些“學員”選擇幾個事務較多的縣份來進行“實習”,通過“實習”來檢驗這些士子學習成果,並根據他們的“實習”實績來確定日後分配的崗位。

在陳蔚等人看來,若是能把原來光州和壽州的老吏聘請回來,甚至還可以在長安和汴梁聘請部分老吏,不必要層次太高,就是要直接接觸州縣各曹司實務者,請他們來教授實務,並要把日常工作中所要遇到的各種問題事端都要一一教授會,避免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