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亂(第2/2頁)

但楊氏兄弟待這些養子們甚厚,所以這些養子們也都一直以楊姓自居,所以也就成了在山南西道和兩川小有名氣的楊氏家族。

這楊公演如此年輕居然就能踏入固息期,不能不讓人感到震驚,其父楊文昌也不過就是一個太息期高手,而這楊公演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委實不凡。

“這楊公演這一兩個月流連於長安城,卻不思歸鄉,意圖何在?”李瑾沉聲問道:“謀官,還是求財?”

山南西道觀風使楊文昌轄四州府,要說日子也並不難過,這四州府之地也就是漢中平原所在,物產豐茂,人口也不少,所以才堪稱王霸之地。

但是這楊文昌卻是刮地皮的好手,在這四州府裏攪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只是這楊文昌對軍權卻是抓得甚牢,養活了一支六萬人的大軍,讓周遭各方都為之側目,通共他下轄的四州府不過百萬人口不到,他就能養活六萬大軍,也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刮地皮刮來的錢是不是都砸在軍隊上去了。

聽然聽得李瑾問及這個問題,兩個閨蜜一時間都為之張口結舌,饒是那八卦女消息靈通,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呐呐道:“瑾娘,這卻不知了,都說他是仰慕長安繁華,所以來感受長安風采……”

李瑾搖搖頭。

她雖然對朝中事務不甚關心,但是畢竟也是李氏皇族中的重要人物,平常耳濡目染,對這些勾心鬥角的政治事務並不陌生。

就像江烽所說,誰沒事兒會跑來長安城裏找罪受?不是皇室就是公卿大家,走在長安城裏外來人都要矮一頭,沒有事情誰願意來?

來者必有意,必有圖。

來長安朝廷,求官者為最,州一級官員皆須經過朝廷吏部銓選任命,若是不能獲得這個詔令,那便一輩子都只能是代理,便是名不正言不順。

求財者亦有。

長安乃是交通西域和中原的樞紐咽喉,粟特、大食、波斯三大胡商族群盡皆以長安為中心,雖說現在大食胡商有逐漸向揚州和廣州轉移的跡象,但是目前長安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中土第一城,加上更有百萬居民消費,所以無論是胡商還是本地商人都依然以長安為商貿中心,貨物中轉、流通、批發和分銷盡皆在這裏。

所以來長安謀求商業生意的亦是不少。

李瑾之所以對這楊氏如此敏感,主要還是受了江烽的影響。

江烽三度提及了興元府楊氏,自然不是毫無因由的。

興元府乃王霸之地,既然你關中李氏無法占據,那麽就由不得其他占據此地的人會心存禍心。

而且江烽也隱約得知這楊氏雖然在興元府四州府很不得民心,但是卻待軍隊甚厚,也就是說極得軍心,無聞堂的評言稱“將士皆願為之效死”,所以在回澮州之後也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李瑾提到了這一點。

一支六萬人的大軍就這麽側臥在關中旁邊,關中居然視若無睹,不能不讓人對關中這幫人的心理感到驚嘆。

當然,要說六萬軍隊就能顛覆關中,那也有些誇大其詞了,只不過這的確是一個潛藏的隱患,而這個隱患的存在一旦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那就可能變成致命的危險了。

想到朝中諸公乃至自己兩位兄長的態度,李瑾又有些意興闌珊,朝中諸公都非蠢人,自然不會看不到楊氏的動作,其來交好朝中親貴們,諸公大概也樂見其成,能多往腰包裏撈幾個嘛。

而兩位兄長也是各有心思,這楊氏還有西面和北面的這些藩閥們他們不也一樣在刻意拉攏結交麽?

連二郎來一次長安也會引發偌大風波,甚至險些喪命,也難怪二郎不願意來長安了。

兩位兄長各自存著什麽心思,難道說朝中諸公不知道?

卻個個裝聾作啞,做出一副不偏不倚的模樣,內裏如何,何人得知?

李瑾突然沒來由的一陣煩躁,看著眼前這秋日風光,一幹同齡的夥伴們個個興高采烈的在賽場上追逐奔馳,她覺得自己怎麽越來越膩味這種原來自己覺得很是甘之如飴的生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