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競爭(第2/2頁)

各地藩閥當然不會允許你李唐選拔出來的讀書人來自己地盤上做官,那不是被滲透了麽?

事實上像江烽去長安時途徑南陽,南陽正在舉辦的煮酒英雄會也就是另外一種形式上的科考,只不過不是讀書人的科考,而是武人的科考,甚至也延伸到了術法一道。

這其實也是一種趨勢性的變遷,隨著亂世來臨,戰亂不息,武力的重要性日趨凸顯,術法也開始在戰爭中展現自身光芒,自然就更受重視。

相對來說在太平時節更能體現的文治則有些黯然失色了,所以無論是哪一門也都要跟隨著時代變遷而動。

陳蔚是讀書人出身,自然對讀書人的心理揣摩得很到位,江烽雖然也是歷史系畢業的,但是對於唐末的科舉制度日漸崩潰後的變化不甚了解,所以陳蔚的這些建議也給了他很多啟迪。

這是一個已經有些走偏的時代,或者說已經和原時空截然不同的平時時空,武道、術法的勃興,已經超出了自己所學歷史的範疇,這使得歷史大勢也同樣不可預測了。

但是有一點江烽還是堅信的,那就是一個地方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發展,而這一切綜合起來也就需要管理,一個地方政權管理效率的高低決定著這個地方實力發展速度。

而要提升像自己麾下三州政權的管理能力,離開讀書人就無法實現,所以陳蔚的建議讓他怦然心動。

如果說以前只有一州之地,江烽對此還不太看重,但是隨著壽州的納入,而光州又面臨著來自朝廷勢力的滲入,江烽就不得不考慮這方面的應對之策了。

“子良,你知道我對這些情況都不太熟悉,淮右草創,咱們這裏邊很多人都是武夫,很多事情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做,包括杜拓和王煌他們,對州縣一級的日常庶務處理並不熟悉,或者說都屬於眼高手低的類型,唯有你在這方面是最精通,所以我希望你能多貢獻一些像剛才所談到的這些方面的想法和意見,只要是符合我們淮右利益的,能夠讓我們淮右實力迅速強大起來的,都不吝提出來。”

江烽話語語氣很誠懇,絲毫沒有因為拿下了壽州,一躍成為光澮壽防禦守捉使而顯得趾高氣揚,甚至態度比以前更加謙恭。

而且陳蔚也感覺得出來,江烽是真心實意的在表明這個態度,而非只是一種姿態,也就是說他認識到了缺乏足夠的文人來為他這個政權服務會帶來什麽,這和那些武人當權的藩閥截然不同。

江烽的這種態度讓陳蔚很是心折。

從李唐王朝被逐出中原腹地,取而代之的是裏武夫為主的朱梁政權獨霸中原之後,文人的地位便每況愈下,哪怕是地方上素來以詩書傳家為傲的士紳望族們也潛移默化的開始重武輕文。

各大家族中修煉武道者日益增多,甚至連專研術法者也日益受到器重,無他,因為他們更能在戰爭中展現光彩,更容易受到當權者的青睞,這不能不讓像陳蔚這種以文人自傲的群體感到一種危機感。

從江烽組建起來的政權也能看出這方面的傾向性,像大梁系來的武將群體大受器重,包括許、鞠兩家現在在江烽麾下的代表人物無一不是武人出身。

相比之下,陳氏這種以文人出身的家族反而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甚至連黃氏這種商人勢力都似乎都有擡頭的趨勢。

如果不是自己當初擔任固始縣令給了江烽鼎力支持,後來也堅定不移的站在江烽一邊,陳蔚也不知道陳氏會不會早已經在這一輪動蕩中被淘汰出局了。

現在江烽所控制的地盤急劇擴大,陳蔚也感覺到江烽和其他藩閥所有不同,其對這些地盤的發展有著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比如像勸農、發展工商、水利和道路建設,教化等等,在和自己的探討中都提出了很多極其新穎,甚至連陳蔚都覺得耳目一新的觀點,而其中不少事務的推動都離不開文人型官員吏員發揮作用,在陳蔚看來,這就是文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