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輸誠(第2/2頁)

而陳、黃、譚三家也募集了大量錢銀物資為這些流民的第一年生計提供保障,澮州刺史府和各縣也都是明確了免除未來三年的田賦和勞役,這也極大的刺激了這些流民勞作的積極性。

蟻賊仍然在潁亳泗三州肆虐,這也相當於不在不斷的制造著流民,而壽州一下,淮右軍正式成立,加上原來壽州水軍搖身一變成為淮右水軍,這也意味著壽州三縣也成為安全之地。

江烽同意陳、黃、譚這些光澮大姓進入壽州墾田,而潁亳泗三縣仍然有大批流民渡淮南下,壽州頓時就成了香餑餑。

有上等田土,有流民,哪怕現在再艱難,那也得勒緊褲腰帶擠出錢糧來經營壽州,否則錯過這個村,就再沒有那個店了。

現在光澮大姓們現在就是一門心思要插足壽州,包括許氏甚至申州鞠氏,也都有與陳、黃、譚幾姓聯手,力求能最快速度在壽州打開局面。

“坐吧,子良。”

陳蔚字子良。

以前江烽一般都稱呼陳大人,但是隨著局勢變化,二人關系也迅速拉近,二人的稱呼也就隨著發生變化,陳蔚對江烽的稱呼從大人變成主公,而江烽對陳蔚的稱呼從陳大人變成了子良,這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陳蔚論謀略不如崔尚,論眼界不如杜拓,論聲望不如王煌,但是陳蔚卻是一個務實性的人才。

與崔、杜、王等人不同,陳蔚不但是固始本土大姓士紳,而且是實實在在的讀書人,也是參加過明經科考試的角色。

而且他擔任縣令多年,對縣一級政務十分熟稔,升任澮州長史之後,對各縣的政務也了如指掌。

這等人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那些聞名天下的名士更實用,他能夠迅速進入角色,而且對下邊的庶務十分熟悉,下邊的胥吏要想欺瞞於他便是休想,恰恰是這種官員才是江烽這等憑武力起家的藩閥最為需要的。

“恭喜大人取下壽州,光澮壽三州一統,淮右之地一攬無虞。”

陳蔚的恭賀讓江烽也是展顏一笑,“同喜,這不是江某一人之功,這也是咱們整個光澮壽三州士民之喜。”

“也是我們三州士民之幸。”陳蔚補充了一句。

江烽一愣,點點頭,“嗯,士民之幸。”

“主公,臣請主公盡早開府建牙,三州之事非一州可比,亦早作打算,統籌布局,臣知曉大人雄才偉略,不拘於眼下三州,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若是沒有足夠厚實的基礎,難以支撐起將來的戰事,尤其是光州和壽州,物產富饒,各有側重,卻又不比澮州這般皆在掌握之中,須仔細應對,方能為我所用。”

陳蔚這一上來就是這樣一番話,讓江烽也是大為驚訝。

看來壽州之得對陳蔚刺激甚大,尤其是陳氏進入壽州之後,這算是真正把陳氏一族與自己綁到一起了,所以陳蔚已經迫不及待的在為自己謀劃了。

這可喜可賀。

之前雖然陳蔚也算勤勉,但是江烽清楚,陳蔚內心恐怕也還是仿徨猶豫的。

作為陳氏一族的頭面人物,陳氏在固始的田土被置換出來,損失不小,縱然有盛唐和霍山那邊作補償,但是兩縣墾田投入巨大,且尚有蟻賊這一不確定因素,所以陳氏內部雖然默認了這一“合作”,但是也是逼於無奈之下。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眼見得取下壽州,淮右水軍阻隔淮水,淮北蟻賊難以入侵,盛唐、霍山收獲在即,而且現在陳氏又可進入壽州三縣墾田,這一切都讓陳氏頓時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這巨大的反差讓當初立力主擁戴江烽的陳蔚成了有先見之明的智者,其在陳氏內部地位也是無人可以替代了。

現在陳氏要做的就是牢牢的追隨江烽,陳蔚也要盡自己的一切力量來為江烽謀劃。

陳蔚也清楚自己在大局謀略上並無出彩之處,也不通武道,唯有政事庶務才是自己強項,在這方面他有這份自信,能有所作為,為江烽獻計獻策。

所以他現在要為江烽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