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表態(第2/2頁)

鄭居很坦然的拱手回禮,口中恭維話也是滔滔不絕。

江烽微笑,看來這位鄭氏族長還是警惕性很高,大概也是對自己不太放心。

這也正常,以前從未打過交道,自己又這麽年輕,在這些世家閥族眼中,自己大概更像是一個暴發戶,現在他們是不得不屈從於自己手下,但內心的尊重和認可程度,還很難說。

“鄭先生太客氣了。”江烽也不欲和這種老油條多在言辭上糾纏,他今日是要和鄭氏談實質性的東西,“請。”

鄭居三人也沒有再客氣,徑直入座。

“壽州已定,略微出乎江某預料……自去年起,蟻賊四起,阻斷淮水航道,潁亳壽蔡乃至梁地皆為蟻賊所困,致使漕運中段,關中錢糧短缺。某在長安,承蒙聖上信任,詔令某以光澮壽防禦守捉使之職接手淮中防務,非有他意,乃為國計……”

文縐縐的一大段廢話,巴拉巴拉,大概就是講明一個意思,蟻賊破壞了中原和江淮之間的聯系,阻斷了交通,導致江淮地區的糧食、絲帛等民生物資不能按期運到關中,影響了朝中貴人和關中民眾的生活,所以特命江某扛起江淮防務,確保被蟻賊阻斷,以保關中的物資需求。

當然這本來也就是一把廢話,關中固然因為蟻賊阻斷交通而缺錢糧,但是江淮物資要運抵關中也有多條路可走,走江南道和山南道這邊一樣可達,蟻賊肆虐,但現在已經是在淮北和江南西道去了,整個淮南道上只有流竄的小股零散蟻賊了,翻不起風浪了。

這和設不設光澮壽防禦守捉使沒啥關系,設了你也解決不了蟻賊的問題,不設,蟻賊該走哪裏也一樣走哪裏。

但話頭子卻要這麽說,本來就是朝廷和澮州方面達成的一個妥協,澮州同意朝廷染指光州,那麽朝廷也得給澮州軍一個可以再淮水南岸便宜行事的名頭,這光澮壽防禦守捉使就是最好的名頭,就這麽簡單一件事。

鄭氏當然也不會信江烽這番鬼話,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朝廷有了這個詔令出來,江烽接管壽州防務就是大義所至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壽州士民久盼皇恩,今日能得防禦守捉使大人接掌壽州,如久旱逢甘霖……”

鄭居的阿諛逢迎之語也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聽得江烽也是一陣惡寒,兩個人都在那裏水,估摸著大家都膩歪,但是你不在場面上這麽走一走,就直接進入利益分割的正題,也顯得太過露骨,有損形象,而且也不利於兩邊達成妥協。

“……壽州軍將不復存在,包括各家私軍,均不能以建制形式存在……澮州軍和壽州軍將會合並為淮南軍……”

江烽此言一出,鄭氏三兄弟都會意的交換了一下眼神。

果不其然,淮南軍,這意味著這位防禦守捉使大人胃口還不僅止於壽州啊,下一步刀鋒將會指向哪裏?濠州,還是廬州,抑或舒州?

江烽倒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他看來,既然自己已經是光澮壽防禦守捉使,麾下軍隊再稱澮州軍肯定不合適,那麽自己三州之地都在淮南,而原來的淮南楊氏已經被封為吳王,這淮南的名頭自己似乎也可以借用一番,不說什麽淮南節度使或者觀風使,起碼淮南軍這個名詞可以借用一下了。

對於軍權的放手,鄭氏也早有心理準備,他們鄭氏那一軍早就在霍丘之戰中潰滅,現在也就只有數百私兵和逃回來潰兵,這位防禦守捉使要接手也由他去。

現在鄭氏要爭的是壽州的行政管理權力和商業生意,這才是未來鄭氏立足壽州的根基。

“防禦守捉使大人,鄭家堅決支持大人的意見,既然光澮壽三州防務為一體,那麽軍隊自然也應當一體化,澮州軍威鼎盛,三州軍隊當以澮州軍為本,鄭家願意服從大人的安排,出人出糧,一應大人要求……”

鄭氏旗幟鮮明的表明態度,這也是應有之意,沒有這個態度,下一步怎麽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