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時不我待(第2/2頁)

六月十九,江烽一行人終於看到了長安城的城墻。

“這便是長安了?”

江烽一行人都有些迷醉的看著這號稱天下第一城的長安城,雖然經歷了盛唐的繁華,現在的長安城已經不富有兩百年前的興盛,但是這裏畢竟是長安城,還是整個中土的中樞,西通巴蜀吐蕃,北連西域河東,向東俯瞰中原大地,南控荊襄,以一種傲然之姿屹立在這關中腹地上。

楚齊也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果然名不虛傳,難怪能與汴梁並稱天下雄都!”

“大郎,你說錯了,汴梁論地理位置是遠無法和長安相比的,汴梁居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大梁以汴梁為都,固然的了天下中心地利,但是卻也給大梁帶來了沉重的防禦壓力,又是面對河東晉軍,始終處於守勢,而且某觀契丹人正在興起,原來一直依附於大梁的河朔三鎮現在局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盧龍、成德兩地都已經越來越受到契丹人的影響,而吐谷渾人也一樣被契丹人所挾制,我不知道大梁感受到沒有,一旦契丹人坐大,控制了河朔,未來大梁就將面臨來自北面兩大胡族勢力的威脅了。”

楚齊和蘇鐵都要有些驚訝,沒想到就這麽一看長安,居然也能引來江烽這麽大一番感慨,甚至直接延伸到了大梁的局面問題上來了。

只有鞠蕖才明白江烽為什麽有感而發。

在南陽這幾日裏,雖然王邈拒絕了江烽的招攬,但是王邈還是對江烽十分尊重的,兩人也相談甚歡。

江烽能白手起家打出這樣一片天地來,也讓這麽十來年在河朔關隴之間流浪顛簸的王邈十分欽佩,這年頭庶族出身,在這麽短時間內走到這一步,不是隨便誰都能做到的,起碼王邈覺得自己都難以做到,這裏邊固然有機緣的因素在其中,但如果沒有江烽的審時度勢和周密策劃,絕非可能達到這一步。

正因為如此王邈也談了自己對當下時局的許多看法,王邈出身河朔,而且也還有很多親眷故舊在河朔那邊,也一直有聯系,所以對河朔那邊的情況十分了解,談起河朔那邊的情況來也是如數家珍,讓江烽對河朔那邊的情況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

由於相隔甚遠,無論是中原還是江淮關隴,對北面契丹人的了解都不多,甚至還不如經常應大梁之邀出來亮亮相秀一秀存在的吐谷渾人,但是王邈卻不這樣認為。

他在成德和盧龍那邊故舊親友頗多,契丹人對盧龍的滲透已經相當厲害,盧龍劉氏幾乎完全屈從於契丹人的威壓,而同樣與盧龍緊鄰的成德軍張氏也一樣為契丹所制,唯契丹人馬首是瞻,只有最南面的魏博羅氏尚能聽從大梁的命令,但是魏博羅氏因為牙兵之亂後元氣大損,除樂時不時被大梁用來牽制泰寧軍外,幾乎難以發揮大用了。

在王邈看來,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契丹人必定南下吞並河朔,現在契丹人正在全力整合其內部,另外也在竭力想要吞並吐谷渾人。

也幸虧吐谷渾人本代首領白承福素有大志,一直不肯臣服於沙陀人,對契丹人的招攬也是保持距離,反而是與大梁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所以才能對契丹人有一定牽制。

可以說和王邈的這幾日結交,也讓江烽意識到自己原來時空中的許多歷史走向已經發生了巨變,比如這吐谷渾人本來是被大晉若不容,最終投入了契丹懷中,但是現在卻是不容於與大晉,同樣也不待見於契丹,卻和大梁關系密切,獲得了大梁的鼎力支持,得以存在,而河朔三鎮本來早就蓋被晉梁所滅,但是現在卻依然存在,只不過卻已經日漸式微,漸漸淪為契丹人的附庸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江烽倍感焦躁,時不我待,以現在的發展勢頭,三五年內也不過就是幾州之地,但是當契丹真的如之前那個時空那樣泰山壓頂之勢壓下來,誰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