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多策(第2/2頁)

那一戰下來,連自己、江烽本人、張越、秦再道以及江烽最貼身的女護衛鞠蕖都是險些喪命,可以說能付出的都已經付出了,誰死誰生就真的只能看上蒼安排了。

“二郎,你無須過於自責了,郭嶽也和我探討過,那種情況下,誰也未曾想到袁氏雙駒聯手竟然如此厲害,若非常昆趕到,恐怕我和蕖娘子也一樣命喪黃泉了,這就是天命。”楊堪也是感慨無限。

“七郎,天命這個東西有,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實力來改變上蒼給我們安排的命運,像那一日若是你已經是太息期了,小郭能練至金剛不壞身第二重,袁無為和袁無敵還能如此猖狂?”江烽反問,眉目間已然多了幾分狷狂豪放。

“好!大人說得好!”一個身影從院墻外另一端走了過來,身材瘦小,臉頰嶙峋崢嶸,一雙厲目顧盼生威,尤其是一雙手便可看得出青筋盤虬,顯示出手上功夫的與眾不同。

“六郎來了?”楊堪打招呼,來人正是郭嶽,步履生風,背上背負的一根九鍛玄鐵棍黝黑無光,便是其專用武器。

“大人,七郎。”郭嶽在家中行六,身形和郭泰有些相似,不過更加瘦小,但是其全身似乎都洋溢著一種特有的精氣,閉關幾年修煉金剛不壞體之功讓其也是拙於言辭,他加入固始軍之後就曾明確像江烽提出,他自己更適合擔任副手而非主帥,更適合沖鋒陷陣而非運籌帷幄,這番直白的表態也讓江烽十分欣賞。

本身每一個武將都有自己強項,像郭嶽這般能夠清醒認識自己不足而願意發揮自己長處的人就很難得了。

“大人,其實沒有必要對我兄長戰死耿耿於懷,我兄長一直以戰死沙場為榮,技不如人,並沒有什麽。”郭嶽話語中充滿了剛烈之氣,“正如大人所說,只要我們自己實力達到那一步,那就該是對手折戟沉沙了。”

“我們面臨著的局面很復雜,南陽,蔡州,蟻賊,甚至還有淮北和鄂黃,都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固始軍似乎從一出現就是生存在戰爭中,光是今年我們已經打了兩場硬戰苦戰。”江烽目光裏也多了幾分堅決,“捍衛我們自己的利益,就只能通過戰爭,我們也別無選擇,所以我們需要盡快提升我們自己的實力。”

“大人,我倒是覺得,在提升我們軍隊戰鬥力上,也還有其他幾條路子可以走。”楊堪在郭嶽出現之後,已經很自然的把“二郎”這一稱呼換回了“大人”。

這是江烽和其他幾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只有單獨二人在場時,可以以私密稱呼相稱,但是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則需要以正式稱呼相稱,當然江烽稱呼這些人則沒有這個限制。

“哦?七郎,你說,什麽辦法?”江烽和郭嶽都是大感興趣。

“嗯,其實這也不是什麽新鮮法子,只不過我覺得在我們固始軍上運用可能更適用一些。”楊堪頓了一頓,“就是合擊之術和組隊合戰之術。”

合擊之術一般是指二至三人的聯手作戰之法,而組隊合戰則一般是指三人以上十人以下的配合作戰之法。

楊堪說這不是什麽新鮮法子,的確也是如此,歷朝歷代軍中,以及一些江湖門派中,對這種聯手迎敵之術和組隊合戰之法都有涉獵,但是始終都沒有能成為主流。

蓋因這種方法受限制的條件很多,以多敵一,以多敵多,這就要求配合者相互固定,可是軍隊中的戰事本身就充滿變化,也許還沒有出戰你就遭遇一場弩矢洗禮傷亡幾人了,剩下的人還能不能達成合戰之術?

或者條件發生變化,你應對的環境不一樣,也會受到很多影響,所以相對而言這種組隊合戰之術一度在一些軍隊中有些習練,但是都未能有什麽亮色表現出來。

倒是一些藩閥的親衛中倒有不少習練這種合擊之術和組隊合戰之法,那主要也就是針來的武道強者對重要人物的刺殺襲擊,用這等合擊之術和組隊合戰之法來迎敵或者拖延時間,為目標贏得時間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