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擇機(第2/2頁)

把第一軍交給楊堪江烽也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最初他原本是想讓楊堪從頭開始帶一支新的軍隊,比如讓其擔任新建第二軍的指揮使,這樣以老兵為主的第一軍戰鬥力能夠基本得到保證,而第二軍則可以完全按照廣勝軍的標準來打造,一旦成軍之後,可以擁有兩軍具備戰鬥力的軍隊。

但是楊堪明確告訴江烽要把幾千農夫訓練到成為一支可堪一戰的軍隊第一需要時間太長,第二需要幾輪真正的戰事,單純的訓練是難以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軍隊。

這個觀點也獲得了江烽的認同,為了確保固始軍能夠有一支隨時能拉得出來打硬仗的軍隊,江烽還是決定讓楊堪接掌第一軍,以便於日後澮州設立之後,這支軍隊成為澮州軍的範本。

校場內觀軍台上,江烽滿意的點頭,楊堪則負手站在其左側,張越居其右側。

“時日雖短,但卻初見端倪啊,七郎,子躍,第一軍可堪一戰,你二人當居首功!”

“呵呵,大人過譽了,若是某和子躍能將第二軍或者第三軍訓練成這般模樣,那這番誇獎某和子躍也就領受了,但第一軍本身就是原來固始軍的老底子,絕大部分都是參與過兩次惡戰,都堪稱精銳,某和子躍不過是將其凝合打磨了一番,讓其更規範罷了,當不起這般誇贊。”楊堪連連搖頭,“倒是子躍這次去第三軍和四郎搭档,要將一幫子農夫打磨出來那才是一道難題,要花不少心血功夫方能見成效啊。”

“七郎說得在理,某和四郎接手這支屯軍,連盔甲武器都未湊齊,進駐光州之後卻要與南陽軍比鄰而居,這誰好誰孬不是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麽?光州士紳如何著想?”

張越身體尚未完全恢復,但是已經能夠起身行走了,讓其擔任第三軍的軍指揮使固然是擢拔,但面臨這樣一支幾乎毫無根底的流民農夫湊合起來的軍隊,要將其打造出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光州士紳那邊如何著想且不去管他,南陽軍看了我們這支軍隊能夠放心這才關鍵。”江烽沒有理睬張越的牢騷,“但這支軍隊現在是如此,並不代表日後也是如此,第一軍會抽調部分軍官老卒,而這一次從大梁招募吸納的軍官老卒也會優先滿足第三軍,第一軍第二軍都要排在其後,三個月時間裏這支軍隊要初具規模。”

楊堪和張越都是一凜,“大人,你的意思是三個月內大梁、南陽伐蔡就要見分曉?”

“或許根本就要不了那麽久,這要看劉玄的南陽軍是否名副其實,要看關中李氏對其他諸藩的影響力是否夠大。”江烽沉吟了一下。

“單從表面上來看,如果四萬南陽大軍傾力一擊,蔡州根本無力抵抗,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判斷,南陽軍的戰鬥力在申州和安州兩戰中並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尤其是安州,那更多的是展現了劉玄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的本事,但更多時候還是要武力征伐來證明,像蔡州,袁氏經營數十年,士紳同心,南陽軍能否一戰而下,徹底擊潰對方,這就要考驗南陽軍的真實水準了。”

“另外就還有其他諸藩的動作是否夠快,力度是否夠大,如果能在蔡州徹底崩盤之前強勢介入,制止大梁和南陽的挺進,那麽這一局還有得看,但我很擔心李氏的影響力和諸藩自身內部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可能會有太多變數,比如感化軍的表現如預料的遲緩,而泰寧軍現在的表現,就大出所有人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