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屯軍(第2/2頁)

這樣也可以激發這些新屯兵們的訓練激情,因為這些土地是屬於將士們的,日後只要他們表現得好,一樣可以獲得此種待遇。

江烽和崔尚相顧而笑,顯然都心動了,只不過和陳、譚這些大族的交涉卻要加快了,耽擱不得了。

“七郎這個建議我看可行,建兩個屯軍,五千人而已,他們在這城外呆著也要消耗糧食,還不如弄去屯田訓練,殷城那個軍正好可以充實防守,而且那邊南部生地也相對較多,亦可墾荒。”崔尚意動,支持道。

這數萬流民放在這固始城外已經給固始各方面都帶來了極大壓力,若是能從這流民中招募一個屯軍,加上其家人親屬,估計也應該在萬人上下了,遷往殷城,可以極大的減輕固始這邊壓力,同時充實殷城南部地區用於墾荒。

殷城縣相對人少,南部緊鄰大別山區,雖說生地多,山地多,但是總的來說治安良好,而且南部也是黃州的大別山三關,安全無虞,只要能保證他們這個過冬到明年夏收間的糧食、種子、畜力已經必要的開銷,這幫人就可以在殷城南部立足,也算是充實固始這邊的基本盤了。

江烽也為之意動,隨著來自東面和北面的流民數量越來越多,固始已經有些吃不消了,不僅僅是糧食,各種問題都冒了出來。

尤其是來自潁州和壽州各縣的流民為了爭搶粥飯而發生的鬥毆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巡檢這邊管也管不過來,若是能遷走一批,也能減輕壓力。

只是要組建兩個屯軍,必要的冬衣、皮甲、武器等物資卻不能少,又是一筆大開銷,固始現在這點兒家當如果不盡早出去化緣,很快就要坐吃山空了。

江烽略加思索,便拍板:“我看可行,既如此,便要盡快啟動,只是屯軍也是軍,一方面要衣甲武器,另一方面也還要抽調部分軍官來組織才行,這還要好好商議一下,七郎你既然提了這個建議,第一軍裏也得拿幾個人出來,再充實一批老卒來帶一帶。”

楊堪倒沒有推辭,“二郎,李桐已經帶人回了大梁,我估計最多兩個月之內他就能帶一幫人回來,這個時候第一軍可以抽一部分人軍官來組建這兩個屯軍,但是李桐帶的那些人回來之後,要優先補充第一軍。”

在確定了組建兩個步軍和牙軍、騎軍之後,江烽就把專門沒有安排職務的李桐帶人安排回大梁,再度進行大規模的招募。

招募的主攻方向仍然是原廣勝軍和龍虎軍裁撤軍官老卒,蓋因這兩軍都是涉及到大梁王位之爭的犧牲品,廣勝軍是參與到了大梁目前奪嫡之爭,而龍虎軍則是牽扯到現任梁王朱允當時的奪位之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都屬於被打倒不再可能翻身的一批人,能夠未追究已經很不錯了,到固始卻算是踏入另一個天地,尤其是在現在固始軍擊退了蔡州軍之後,聲譽鵲起,原本看不上固始軍的這些人如果再得知可能設立澮州的消息,相信可以吸引到不少人才來固始。

這也是常昆給他的建議,既可以為大梁消除一些潛在的隱患,也能避免被大梁幹涉,畢竟這些人到固始去賣命,也算是脫離了大梁,至於固始軍現在的情形,也還不值得大梁擔心什麽。

李桐是李讜一族族人,李讜、李思安、李唐賓、李罕之是大梁軍中赫赫有名的“四李”,雖然這“四李”皆非同一家族,但是“四李”在大梁軍中都各有勢力,其中李讜一族勢力最大,而李桐則是李讜一族的庶出子弟。

庶出子弟也是李氏一族子弟,其家族影響力巨大,加之李桐自小敏而好學,頗有武學天賦,自小就加入了廣勝軍,只不過運氣不佳遇上廣勝軍卷入奪嫡之事中,才被投閑置散,現在得江烽委以重任回去招募,自是歡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