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檢地(第2/2頁)

第三類,就是原本分配給農戶的永業田,由於水旱天災或者生老病死,或者被士紳地主淩迫,農戶不得不出售自己土地,但是士紳在買下土地之後卻不移戶,使得租稅仍然落在農戶身上,要麽向官府隱匿莊戶佃戶,要麽就只能迫使農戶逃亡,這也是流民興起的一大主因。

江烽要興起的檢地之法,自然解決不了土地兼並的根本問題,但是卻能以這種方式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土地,而且是有理有據。

新墾未報之田偷漏國家租稅,該補交租稅該罰該沒收,無人敢說半個不對,公田改私田,若是與官吏勾結私改,不但要改籍無效,而且懲處官吏士紳;買賣田地不移戶,以此偷漏國家租稅,一樣要補租稅該處罰和沒收。

萬事都要說一個依法有據,只是這等事情在士紳面前卻要看你實力是否足夠。

若是尋常官員,本身就是本土士紳出身,自然不會去給自己家族過意不去,而外來官員,你若是沒有士紳支持,連日常事務都處理不下去,如何來管?

也只有像江烽這等軍頭出身的武人,依靠的是強大的軍隊,才可以明目張膽的向士紳們逼宮。

每一個世家望族都是建立在大地主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土地,縱然你家有萬貫,你也無法成為世家望族,土地傳百代,這是有其道理的,一切都要依托於土地之上。

可以說每一個士紳大族都無可避免的會通過這三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土地,從尋常富戶成長為世家望族的這個歷史,其實就是不斷的通過這幾種手段來攫取土地的過程,只不過各有側重罷了。

像陳氏就是以改籍和購買不移戶這兩種手段來獲得土地,而譚家則主要是以墾而不報、多墾少報的方式來獲得土地。

這百十年來來,官府也不是沒有行過檢地之策,但是要麽官吏與士紳上下其手,敷衍而過,要麽就是在士紳的陽奉陰違和軟磨硬抗下無果而終。

尤其是近幾十年來許氏的統治主要集中在定城、光山和樂安三縣,在固始和殷城的影響力相對較弱,所以這兩縣的情況就更為突出了。

現在江烽突然要行檢地之法,自然就讓陳氏和譚家這些本土大族驚恐萬分了,這個家夥可是有強大的軍隊武力作為後盾的,稍有違逆,隨便栽誣一個罪名,抄家滅族都不是沒可能。

良久,譚正方才回過神來,壓抑住內心的恐慌和緊張問道:“陳公定有應對之策以教我。”

陳固搖搖頭,“譚公,軍指揮使大人的性格你也了解,他現在擊敗了蔡州軍,氣勢正盛,恐怕是難得聽得進人勸諫的,若是要違逆他意,怕是難以交待。”

“以陳公之意,我等就只能服從軍指揮使大人之意,任其宰割了?”譚正不相信陳固會這麽大方,土地對譚家固然重要,難道說對陳氏來說就不重要了,那這個家夥把自己從殷城邀來作甚?

總不是來嘗一嘗這正陽樓的蒸羊肉吧?

“那倒也不是,某觀江大人大概在這一戰之後也有些驕狂之態,不過他似乎忘了若是無我等士紳對其的支持,這一戰豈能如此幹凈利索的贏下來?”陳固壓低聲音,“他是武人出身,自然不知曉我等士紳在鄉間的分量,若是離了我等的支持,他這檢地之策,怕是根本就無人替他推行吧?”

陳固的話讓譚正眼睛一亮,這話在理,再好的條陳那也得要有人來執行,總不能讓軍指揮使大人自己去丈量土地核查典籍吧?這活兒可不簡單,時間、人力物力那都不是隨便誰都能幹得下來的,關鍵在於誰來替你幹這活兒,縣裏胥吏都是鄉裏鄉親,很多還是本族子弟,豈能向著你這等外來武人?

“再說了,咱們士紳也該力陳我們的建議,表明我們的態度,現在局勢方定,某就不信軍指揮使大人又要弄得雞犬不寧不成?譚公,你說是不是?”見譚正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意見,陳固也是得意地朗聲一笑,只要固始殷城士紳抱成團,就不怕那江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第三卷 揮劍決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