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難處(第2/2頁)

對有的人來說,這些錢花不花,他態度都不會改變,比如上座的李固,南陳州是他李家的老巢,這一仗,自己不花錢他也會全力去推動,如果自己真的能表現出足夠的實力,他甚至會想辦法來扶持支持自己,為自己提供一些錢銀和物資支持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自己能對他有用。

再比如那位與李固相談甚歡的崇政院直學士大人,直覺告訴江烽,雖然這一位對自己並沒有表現出多少太熱情的態度來,但是他能感覺對方對自己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對自己對固始城的控制力十分關注,有幾個問題有意無意的都在旁敲側擊了解一些尋常人不太關注的問題。

像光州逃亡到固始的士紳主要是哪幾家,原來在光州城中是以田地為生,還是經營某個具體產業發家,或者就是典當錢莊,這些問題都相當刁鉆,或者說專業,也直接關系到這些人對固始軍的支持力度。

比如以田土產業為主的,他們的田土早就被袁氏沒收,自然沒有和袁氏和解的可能,又比如經營典當錢莊這些商賈,如果袁氏願意他們繼續從事這個行業,那麽這些人反水的可能性就會很大,而像以從事某個行業,比如糧食、冶鐵、運輸、鹽商、藥鋪、林木等產業的,就要看袁氏作何選擇了。

這位直學士大人的詢問很有技巧,不動聲色的流露出了很多意思,江烽自然要投桃報李,一些必要的消息自然也要透露給對方。

不過現在這種場合還不適合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興致高昂的客人們還沉醉在歌舞伎們帶來的表演當中。

“二郎,來喝一盅,這競渡醇可不是什麽地方都能喝上的。”坐在江烽側首的男子暢飲美酒,顯然很喜歡這競渡醇,起初盧高就介紹了這一位,政事堂五房中的人物,兵房執筆裴林。

“裴大人,請。”江烽大梁政事堂的運作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但是估計應該和唐代的政事堂是一脈相承的,而這種政事堂五房,按照慣例就是要和尚書省的六部相對應,也是一個顯赫位置,只是兵房執筆人數不一,這位裴執筆有多大的分量還不清楚。

不過既然是被李固請來的,江烽估摸應該是在態度上傾向於出兵蔡州的,所以也還是很客氣熱情的邀酒。

“二郎,你可要多敬裴大人幾盅啊,裴大人可是難得參加這種聚會,我可是花上了一番心思才把他請動的。”李固一邊扶著自己身旁的女伎調笑,一邊笑著道:“裴大人,政事堂那邊還在為軍議費用爭執不下?”

“將軍何必為難我?那都是大人們討論的事情,可輪不到我們這些曹吏們置喙。”裴林也有些放浪形骸,一邊搖頭,一邊道:“不過若是崇政院這邊定下來的事情,政事堂那邊再怎麽爭吵,也會按照慣例來的。”

“哦,裴大人的意思是只要崇政院這邊盡早敲定,那政事堂那邊就不是問題嘍?”直學士的問話讓裴林酒醒了不少,“李大人,我沒這麽說過,我只說應該會按照慣例來的,至於說會不會改變慣例,那我就不知道了。”

“裴大人,你是話裏有話啊,呵呵,將軍……”直學士目光轉了一圈,回到了李固的身上,李固點點頭,揮手示意,坐在最下首的盧高立即明白過來,用目光示意:“鞠師妹……”

鞠蕖也醒悟過來,起身從鞶囊中拿出一把銀鋌,放在了最外邊的托盤裏,一幹歌姬舞伎們也都很知趣的站起身來,躬身行禮之後悄然離開,只剩下一幹客人們留在了堂中。

楚齊和陳實二人和李固帶來的幾名親衛也都站在了大堂外,防止外人闖入。

“裴大人,現在這裏已經沒有外人了,二郎雖然是我們初識,但是想必你也知道我們的想法,所以還要請你點撥點撥啊。”李鶴目光裏多了幾分深沉,“我以為政事堂那邊是不會出問題呢。”

“李大人,在您和李將軍面前我也不遮掩什麽,三年前南陳州一戰,大梁損失太大,您也知道前兩年汝洛連續遭遇大旱,伊洛流賊四起,這也是為什麽朝內要求對蒲州而非蔡州用兵的主因,實在是朝裏沒錢了,打不起仗了。”裴林苦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