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心遊萬仞 無光七劫(第3/7頁)

此時他才注意到,不知何時,他已經盤膝坐地,手結印訣,整個人仿佛是從一個完全虛化的狀態中,剛剛復原過來,等了足有一息時間,才感受到自家的重量。

念頭微動,之前的狀態信息,就如潮水般層湧過來。

余慈刹那間又出了一身冷汗。

只因為他剛發現,就是那瞬息之間,他莫名是就觸碰到了“合道”的邊緣。

應該是平等天的法理結構趨近大羅,映照真實之故,使他的心神驀地與天地宇宙同化。

如果不是他對真實法則的理解還有欠缺,導致出離了狀態,再往前“跨一步”,恐怕就要當場追尋葛祖而去了。

玄門之法,取象先天,到了一定層次境界,“合道”的威脅確實在不斷加大。

像他這種掌握“萬古雲霄”無上神通的,更是高危人群。

余慈之前境界還低,形神境界與認知並不配套,沒有達到觸發的條件。

可如今他連過天劫,更消化了十方慈光佛宏誓大願的偉力,境界層層提升,對這種事,已經不能等閑視之了。

當然,“合道”的狀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只要最後能出離,獲得的好處,將是不可估量。

余慈剛剛好像在“合道”狀態中呆了很久,其實恐怕連一眨眼的功夫也沒有。

可就是這樣,他還是找到了一處在真實法則理解上的謬誤,並以真文道韻洗煉形神,真正夯實了迅速提升的境界,而且還有更多隱性的好處,等著他去挖掘。

余慈的思路變得愈發清晰,由此也確認,到目前為止,他對黃泉夫人、對平等天的安排是正確的,這幫助他進一步下定了決心。

他的感應也愈發敏銳,他已經感覺到,萬魔池的“劫數”近了,那必定會是一場巨大的沖擊。

其實怎麽讓萬魔池渡劫,余慈也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思路。

原因很簡單,天魔有劫數嗎?

顯然沒有。

有靈昧才有劫數,之前是余慈的心象投影於太霄神庭、照神銅鑒等物之上,統馭氣機,化生靈明,才使得天劫降下。

可在萬魔池中,心象進去可以,但要強行統馭氣機,什麽都能給腐蝕了。

這一情況,就注定了萬魔池的劫數,必須是“與眾不同”。

如果他的感覺沒錯,那個粗略的計劃也還靠譜的話,在太霄神庭核心之地渡劫,已經不適合了。

他要有一個更超然的環境。

還有,此時太霄神庭的元氣流轉有些古怪,不再像最初那般充沛穩定。

余慈擔心後力不繼,也要去處理一番。

他走出勾陳帝禦真身所在宮殿,念動處,也出了太霄神庭核心區域的這一片星空。

太霄神庭核心區本身的範圍並不大,只在幾個關鍵區域,有虛空神通加持,另辟天地,正常來看,更像是群山包圍之下的深谷,似乎取“虛懷若谷”之意。

余慈沒去後土帝禦處查看,有地仙遺蛻坐鎮,幾乎沒有出問題的可能。

事實上,直到現在,精粹的天地元氣仍在源源不斷地注入,只是像在中間分流開岔了。

余慈對太霄神庭核心區的掌控,自然是到位的,只要願意,毫微之事,也能見得。

不過天劫輪戰,余慈最初以心象映入上清體系之中,等於是手把手帶著太霄神庭渡劫,巨大體系能否生出“靈昧”,倒在其次,主要還是與真界法則體系相通,使上清體系的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

但或許是上清列祖列宗護佑,結果還真是出乎意外地好。

天劫過後,太霄神庭還真有了那麽一點渾渾沌沌的意識,只可惜,相對於龐大的體系結構,未免太過脆弱,也不是那麽完整。

為此,擔心對太霄神庭的初生意識造成不必要的沖擊,也為了加以鍛煉,余慈刻意保持距離,除非必要,不再主動發號施令,而是以觀察、指導,並接受反饋為主。

當然,余慈還有更進一步的想法,此時也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種種因素作用之下,他的掌控範圍,就只限於“四禦”等關鍵區域、環節,對外圍的感應比較模糊,還是親眼看看比較保險。

出了核心之地,在谷中宮舍亭園中沒走幾步,迎面就碰見匆匆而行的小五。

小姑娘是奉命在這裏守護的,也憑借“五嶽真形圖”的神通,幫助梳理地脈,調整心內虛空和太霄神庭的元氣聯系。

問她倒是正對口。

不過,余慈還是先問起隨小五一起,進來心內虛空的小九、役靈老祖等人的情況,尤其是精神狀態方面,本來也沒指望小五能說得太清楚,卻沒想到,小姑娘倒是愈發地有心了,口齒清晰地說了一圈,從役靈老祖、小九到董剡、吳景等人,竟是無有遺漏。

余慈大是贊嘆,揉揉她的小腦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