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心念之底 形神之界(第2/4頁)

此時此刻,核心念頭真正“看透了”這座“黑森林”,縱然鬼厭念頭此起彼落,但每一個細節,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有一點必須要明確,這個由各類心念、肉身的基礎結構、分泌物形成的“黑森林”,是人心變化的最底層,是“形”與“神”的交界地,各種信息豐富、詳實,但也缺乏規律,過於龐雜,有大量毫無意義的雜質。要整理出條理,不是一是半會兒的事情,也毫無效率可言。

但正因為其處於最底層,就不會有任何虛假的東西,所有的“過程”,都會在這裏留下痕跡,概莫能外。

目前的情況下,“原版鬼厭”的想法還在其次,更客觀的證據,要從蕭壘和絕善魔君那邊來——那兩位,有沒有對鬼厭進行某種超出常規的“暗示”,乃至於誤導?有沒有形成外力的幹擾呢?

終於,在鬼厭腦海中,經過一番廝殺,逐漸有一類念頭占了上風:

若蕭壘等人真要對他不利,哪用這麽麻煩?也許可以……

這時候,核心念頭真要“搖頭”了,原來的鬼厭,也不過就是因人成事之輩!

不管別的,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前面的判斷倒有大半都要舍棄,多日來的準備和努力,都化為烏有。而這一切的根基,不過是察顏觀色,並一些臆想——生死面前,焉能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也不想想,站在蕭壘等人的角度,一個動搖的鬼厭,招攬也好,活祭也罷,豈不是更容易一些?

無怪他數百年修行,難求長生,如今看來,也不冤枉。

當然,這是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痛。

從他剛剛勘破的“黑森林”體系性質來看,那簡直就是“當局者迷”的最佳注解和示例,除非是對本人意識心念的駕馭已經到了無上之極致,意志堅如鋼、穩如山,不可移易,否則誰敢說,能在那裏面始終保持絕對的清醒,做出正確的判斷?

就是一次、兩次能做到,也不敢保證一輩子都如此。

天下各系宗派,其“降伏心念”的手段各有不同,釋教多在“空”中求,玄門常在“靜”中尋,儒宗則曰“惟精惟一”,統歸一類,都是抵禦情緒魔頭,收攝心念,不使分散之法。

至於魔門,則反其道而行之,通過獨門手段,降伏種種情緒魔頭,以為助力,再配合各種偏執、殘酷的修行法門,所以前期修行進度,往往遠超過釋玄宗派,但到了後期,前期收束的魔頭,已成氣候,一旦捕捉到某個契機,魔頭的反噬將會激烈得可怕。所以說,魔門修士走火入魔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這是從“黑森林”體系中,解析出來的“降伏心念”的法門本質,而落在實用層面,其實根本不需要對心念的發生機理、對“黑森林”有什麽深入的了解。

畢竟這種繁復、蕪雜、原始的體系,不是正常人所能理解並掌握的,且人之感受,更為形象化、私人化、特殊化,與之相應的,各宗各派的“降伏心念”心法,則更多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從心性的高度,解決這一問題。

高度有了,細節上難免會有疏失,不說魔門,便是釋教玄門儒宗等,被魔頭汙了心性的例子還少了?

所以,只要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就絕對不會拿出這份兒自信……或者說自大來。

余慈當然不會這樣,但在勘透了“黑森林”體系的此刻,他還是忍不住去想,如果在此基礎上,推衍出一門專屬於他的降伏心念之法,又會是什麽模樣?

他知道,就算將情緒魔念全部清理幹凈,也不代表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甚至未必能得出完全正確的答案,思維、計算的方式方法、接收信息的完整與否,都是與成敗密切相關的關鍵因素。

可這麽一門心法,則是代表他對心魔最完備的抵禦和控制——心法成就的那一刻起,一應魔劫,都再不是無跡可循,而失去了潛伏性、突然性的魔劫,將再不足為懼。

而且,他還能借此心法,一舉將他化魔識上的造詣推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可惜,這種推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三年五年,以“黑森林”令人絕望的復雜結構來講,這是要以百年、千年計的巨大工程。

就算余慈本體擁有最適合做這項工作的“解析”神通,在荒莽無邊的“黑森林”面前,也僅僅是能夠將工程所需的時間,減少個三兩成而已。

幾千年減去兩三成,還是幾千年,沒有質的改進。

所以說,“黑森林”只能是作為底層、基礎,作為參考,僅此而已。

要在這上面,拋開一切既有的模式,重新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心法體系——理想很美好,現實則是一貫的冰冷而直接。

將這個與現實悖離的想法拋在腦後,核心念頭不再耽擱,就此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