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巴原之亂(第3/3頁)

原因當然與大洪水有關,更確切地說,是與少務為了應對大洪水所發起的舉國動員有關。起初時各受災城廓都出現了種種狀況,但在國君以及各路高人的嚴令之下,各地受災民眾都已按照命令遷移了,其他各城廓也按照君令動員人力、物力協助安置。

如今各地動亂的原因,說起來也令人頗覺無語,並非因為洪水到來,而恰恰是因為大洪水遲遲未至!

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遷移,而且集中在最為繁華富庶的地帶,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假如不是少務治國有方、威望極高,政令執行體系也極有效率,整個巴國恐怕都已散架了。

少務要求各地受災民眾要在三個月內盡最快的速度完成遷移,然後再安排其他諸事,並說大洪水可能在半年後到來。這是崇伯鯀給出的期限,崇伯鯀當時也不知自己究竟能堵住洪水多久,只說是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在很多人看來,就為了這樣一個預言,或者說傳言,甚至是謠言,他們便放棄了世代生活的家園。

從感情角度出發,很多民眾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但國君已經發出警告並下了命令,大家也就都按照命令遷移了,並不安地等待著將來。

遷移代價之巨大無法形容,在雨季中長途跋涉,很多人都染上了疫病,在這個年代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不少人都病死在了半路上,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

他們幾乎放棄了一切,到達營地後被重新安置,生活不可能舒適,建造房屋與開墾田地的勞作異常繁重,也難以避免地與當地原住民眾產生種種沖突。

在這種情況下,誰的心情能好起來,誰又沒有怨言?雨季是潮濕的,可是民眾的情緒卻像焦枯的幹柴,幾乎點火就會著,往往莫名就會爆發各種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