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會盟天下(第2/3頁)

就是在這次的天子朝會上,正式決定與宣布了共工大部已不存在。共工,這個從炎帝時代就留下的傳承,無論是部族還是官職、尊號,終於徹底成為歷史。重華原先的預計,只要帝江一死,共工大部必然陷入內部分裂,不復為患,不料結果比他預想的更徹底。

如果說“共工”的歷史還留下了什麽痕跡,如今也只在巴原上。巴國的很多制度,如今還帶有炎帝時代殘存的影子。比如很多有才能的奇人異士,願意在關鍵時刻為城廓出力,則享受城廓的供奉,他們被稱為城廓共工,甚至還可被尊為國之共工。

這次天下眾君齊聚的朝會,沒有在大殿中舉行,因再加上帝都中官員,人實在有點坐不開,於是就設在了大殿前的皇宮庭院裏。所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處罰帝江以及共工氏一族,得到了天下各部的一致擁護。

對共工大部的處罰,其實早在三個月前便已決定並執行了,如今只是正式地公開宣布與確認。罪魁禍首帝江已死,但其族人卻躲不過懲處,至少不能再享受高高在上的尊貴地位。

共工大部統禦的領地中有七、八萬人,再加上周邊依附的小部族,總計人丁有十多萬人,他們當然不可能都受到處罰。直接受到懲處的只有帝江的本部本族,他們原先大多是中華貴族,受牽連者總計約有一千余人。

想懲處控制了這麽大勢力的一千余人並不容易,好在重華派去的使者得到了周邊各部,尤其是重辰大部、五支黎民大部、縉雲大部的支持。帝江身亡後,共工大部的眾首領根本就沒有反抗的余地,更失去了召集全體族人反抗的大義名份。

這件事是由重華負責的,重華為示天子仁德,從一開始就宣布獲罪者只是共工氏本部的一千余人,而與其他眾部民無關。共工大部隨即就分裂了,各分支勢力紛紛自立,原先的很多小部族也趁機擺脫了依附關系。

共工氏“撤封”之後,這些自立的分支部族該怎麽對待,也需要商議,很多事情要等洪水過後再說。如今還不清楚大河流域將來的狀況,原共工大部的很多地方,也有可能要被洪水淹沒,但因為巴原的變數,目前還不好以預計詳情。

共工氏所統轄的原有部民,有的自立,有的也依附了周邊的其他大部。比如器黎部就趁機將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大江以北,重辰部當然也有收獲。而獲益最大的,或者說吃相最難看的,應是三苗大人為君首的縉雲部。

縉雲部的領地處於江淮之間,南部與重辰、共工接壤,其北部地域也會受到大河流域的洪水影響,需要遷移安置一部分民眾,結果三苗大人就趁機把人遷到原共工部的地盤了。不僅如此,原依附於共工部的很多小部族,又改換門庭趁機依附了縉雲部。

照說從地域關系上,重辰部應該得到的好處更多才是,但別忘了重辰與共工本是世仇啊,就算沒有了共工氏,共工部原有的很多部民也不願意依附重辰氏。縉雲氏與共工氏同屬於炎帝後裔,從感情上則更好接受一些。

這些都是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重華大人在這次大型朝會上宣布,獲罪的一千余名原共工氏族人,將被“流徙”到北方的幽地。

但重華大人也很仁慈地給了他們一個免罪的機會。原共工部的貴族中,不少人擅長工事尤其是治水,若是願為治水出力,洪水退後則可免罰;若立有大功,甚至還能重新得到天子封賞。這是共工氏在將來唯一的翻身機會,就看這條鯗能不能翻得過來了。

至於這些人該怎麽為治水出力,那就不是重華大人的事情了,由崇伯鯀大人指揮調派。直到現在,很多人還對將面臨的災禍估計不足。洪水誰沒見過?但想象不到這番洪水竟會如此浩大並持續多年。由崇伯鯀大人指揮調派、投入到治水第一線,不小心送命則太正常了。

處置共工氏,是這場天下眾君會盟的第一件事,懲罰罪魁禍首以正視聽。重華大人代表天子剛剛宣告完畢,不料卻傳來了痛哭之聲。有兩人離開了座位,向著天子帝堯下拜行禮並痛哭流涕,分別是歡兜大人與金烏君。

這次帝堯會盟天下各部,天下眾君事先幾乎都通知到了,唯一沒有通知的就是金烏君。因為金烏國已名存實亡,都不知道上哪裏去找金烏君。金烏君是被金烏老祖帶到帝都平陽的,金烏老祖本人並沒有現身,只是讓金烏君參加這次會盟,主要目的當然是控訴伯羿。

至於歡兜大人的部族領地,有一半在大隴山以東,因伯羿崩開大隴山而暫時保全,但大隴山以西的領地全部被淹沒,不少未及轉移的民眾喪生,其中就有歡兜大人的兩個兄弟和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