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未兆之謀(下)(第2/2頁)

玄源蹙眉道:“我們在步金山中運送小世界民眾,已一年有余,再過大半年此事差不多就能完成。你我也不能總是留在步金山,這樣未免顯得反客為主。可是你當初曾聲明,若巴原國戰不見分曉便不再出山,又打算何時進入巴原返回彭山?”

虎娃:“巴原戰況新近有變,已到了決出分曉之時,若少務準備了什麽後手,很快就該動用了,否則巴室國便會輸掉這場國戰,這是誰都能看到的結果。以我對少務的了解,既然誰都能看到巴室國戰敗求和的結果,少務是絕不可能挑起國戰的,我想戰場上很快又會有新的變故發生,我們就在山中等消息便是。”

雲起等人不僅帶回了在仙家遺跡中收羅的寶物,也帶回了巴原上最新的戰況消息。雲起在古雄川做客時,樊室國剛剛攻占了古雄城,這也是樊室國進軍以來攻占的第三座城廓。北刀大將軍並未力戰,見敵軍勢大,提前撤走了民眾和廩庫中的物資,主動撤退將戰線後移。

少務在北線針對樊室國的戰略,可謂一目了然,也是虎娃曾在朝堂上當眾講過的,就是“放血”之法。樊室國大軍要越過山脈才能進入巴室國,而再調集物資和後備軍陣投入前線,也要穿過國境內縱橫交錯的山脈,是一場對國力的巨大消耗。

只要靈寶牢牢地占據著巴原中央的百川城,使樊室國與帛室國大軍不能匯合,也使樊室國失去了通往前線的交通便利,這樣的消耗就會持續下去。戰爭對巴室國也是一場消耗,但巴室國是在境內作戰,後勤壓力小得多,它的國力更強也更能耗得起,相對而言,這會讓樊室國越來越顯虛弱。

但是這種戰略也有一個限度,就是樊室國不能取得就地補給,人員和物資都得從大後方長途運送,所以北刀大將軍撤退時,將民眾和所有物資都帶走了。可是樊室國若控制了足夠大的地盤,站穩腳跟足夠長的時間,就可以遷入民眾就地經營,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經過了一個完整的年度,當地新種下的糧食便可以收割了。巴原上的國戰恰恰已持續了完整的一年,這幾乎是一種標志——全面沖突的標志。

古時的很多局部沖突,往往都發生在冬天,因為秋季需要收割糧食,春天又需要播種耕作,在農閑之時最適合解決恩怨,仗打到春天也就差不多該結束了,來年可以接著打。在後人看來,這往往就像村寨間的聚眾械鬥。

可是持續整年以上的戰爭,那就是真正的有組織、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了。它意味著國中的壯勞力被調上前線,在整個從播種到收獲的季節都不得歸田,戰敗一方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其實北線的樊室國與巴室國之戰,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只是一種戰略上的相持,最終的結果還要看南線。

恰恰就在雲起等人來到步金山前不久,鎮南大將軍翰雄在邊境上布下的第一道防線,終於被帛室國突破了。帛室國以靈獸騎兵為前鋒,越過關隘長驅直入,對靠近邊境的各城廓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靈獸騎兵的機動性與沖擊力太強,巴室國的軍陣難以阻擋。

面對靈獸騎兵,野地列陣而戰占不到便宜,靠近邊境的各地居民只能退入城廓據守,相當於一座座孤島,等待後方的救援。翰雄大軍不得不撤退,至少讓出了五座孤城之間的田園村寨,才在巴室國境內腹地中布下了第二道防線,仍然面臨著帛室國大軍的繼續進擊。

北刀氏和靈寶率領的兩路大軍一直在別處,翰雄只憑著一路大軍堅守邊境線整整一年,面對帛讓以舉國之兵展開的強攻,已經超出了少務的預期。巴室國的國力確實更強,但國力並不一定等於戰場上的實力,若不能解決野戰中面對靈獸騎兵的劣勢,仗仍然很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