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少務納諫(上)(第2/2頁)

這並不需要巴君額外付出什麽,取所攻占城廓府庫之資財,撫恤城廓境內於這場戰事中陣亡之將士。這並非表彰其軍功,僅是憐其卷入宗室之爭而受戮。

前線陣亡之將士,並非盡來自前線之城廓。巴君就是想撫恤,府庫之資財也要交到其親眷手中;照拂其家室,也要等到占據其出身之城廓後。這些陣亡將士,其親眷族人遍布相室國各地,至少讓他們不必過於擔憂或仇視巴君的到來,甚至會痛恨相窮挑起這場國戰。

巴君每攻占一座城廓,相室國原屬官員也不必無事惶惶,可命他們統計陣亡將士之名,確定其出身之城廓、宗族、村寨。若已在巴君所占之地,則命當地撫恤;若尚在未攻占之地,則留待將來攻占之後,再由當地撫恤。”

若山說了這麽一番話,聽得滿屋子人直眨眼。少務以詢問的眼光看了虎娃一眼,虎娃微微點頭道:“兵者不祥之事,戰勝以祭禮事之。在各國大部分民眾眼中,這確實是一場宗室之爭。主君取所占城廓府庫之資財、撫恤該城廓中陣亡之將士,於己無損,反而能使當地民眾自然遵行政令。攻城更須攻心,若占據城廓之後便能政令通達,則民治自安;若主君的第一道政令便是此事,則必然順暢無阻。”

若山和虎娃先後表達了兩層意思,撫恤敵方陣亡的將士,當然不是表彰其軍功,只是象征性地安慰其親眷因卷入宗室之爭而離親之痛。少務也不必從巴室國動用錢糧,就地取相室國被攻占的城廓府庫資財,撫恤當地從軍陣亡之將士。

在前線陣亡的將士,也不可能都馬上就得到撫恤,因為他們中有不少人來自相室國境內的各個城廓。少務要做的,只是先讓受降城廓的官員統計清楚,等到他的大軍繼續攻占相應的城廓後,那些將士的親眷才能得到相應的撫恤。

少務的目的並不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而是結束內亂分裂、一統整個巴原,實現更長久的統治。那麽他對戰爭的要求便更高,要使民眾不抗拒他的到來,更要保證占據城廓之後的政令得以順利地執行,從而使這些地方真正納入巴國治下。

那麽少務每攻占一座城廓,便將此事作為所頒布的第一道政令,以此為基礎,更能保證後續的政令實行。

少務方才一直握著手中的杯子,此刻終於放下杯子道:“我明日便下令,在已攻占的白駒、古雄兩城中發布此政令,若有當地出身的將士陣亡,則讓該城撫恤。若所陣亡的將士並非兩城中人,待到我攻占其家鄉城廓之後,再行撫恤。此舉並非表彰,只是憐其親眷之苦,我行身為主君之責,而彼時他們的主君,已是我而非相窮。至於方才靈寶壯士所諫,我亦采納,但百姓不恤,鼓動部族追隨相窮抗拒我大軍者,亦不免罪!……多謝若山先生,您名為向我提出請求,實是獻上良計。”

靈寶和若山的建議,少務都采納了,但提出了兩個例外的情況。所謂百姓,在當時並不是指普通民眾,而是有封號的貴族,他們在戰場上陣亡不受巴室國的撫恤。少務雖然答應將戰俘編入軍陣服役三年,用在將來對鄭室國的戰事中,並能以軍功獲賞,但對那些主動糾集地方力量對抗少務大軍者,沒這個待遇、亦不能免罪。

若山站起身來,向少務行了一禮道:“此刻我已看清,您是怎樣一位主君,既然如此,我也該告辭了!”

靈寶納悶道:“若山城主這就要走了嗎?”

山爺來得突然、走得也莫名其妙,很多事情還沒談呢!他所率領的山水城軍陣,如今還在泯水西岸的相室國大軍中,悅耕派他們渡過泯水去奇襲少務的輜重大營,並派他事先來刺探軍情,若山回去之後又將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