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代名臣(第2/3頁)

趙恒甫想要阻止,然而他在這次驚厥後便癱瘓在床,仿佛是連上天都幫著方氏。

九月深秋的北疆。

彼時劉湛正在櫟陽關外督軍,圍了一個月,燕軍的防守越發無力,宋鳳林就是在這時親自帶了趙恒甫的信送到前線。

見宋鳳林面色不對,劉湛忙拆開信封,心情肉眼可見的沉凝,末了他把信按在桌上久久不語。

這是一封趙恒甫的絕筆信。

“老師他……”宋鳳林坐在一旁,心情十分低落,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麽好。

“大楚的丞相不好當,外公年紀大了。”劉湛按住宋鳳林的肩膀,他知道宋鳳林心裏難過無處宣泄。

“老師一人如何抗得下大楚這千瘡百孔的江山,他太累了。”宋鳳林嘆息。

周氏掌權把仁帝一朝打下的基礎敗得幹凈,趙恒甫接手時,六部賬面上全部虧空,戶部的賬更是一筆爛賬。

偏生又遇上中原連年的大旱,田間地頭幾乎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賑災的事情都忙不贏,可漢中又逢西戎南下,稅收可見的少了。

大楚這龐然大物,表面看起來一派繁盛,實則內裏腐朽沉疴,北疆有藩軍如劉湛割據一方,中原旱情嚴重,南邊又世家盤桓政令不通。

這樣的國家執掌起來不知道得有多難。

劉湛蹙眉。“方氏蠢蠢欲動,聯合徐氏又掌軍又掌權,外公這一去,小皇帝怕是坐不住皇位。”

趙氏到底是錯過了,劉湛沒有說出口,事已至此多說無謂。

“在這權臣掌國藩軍割據的濁世,老師以一己之力正國本扶社稷,此生不墜他一代大儒之名,這便夠了。”到底還是宋鳳林懂趙恒甫。

趙恒甫以身作則為後世立下忠臣良臣的表率,他已經做到了。

他執掌朝堂期間一掃周氏當政時期的亂象,沒有朋黨之爭沒有冤獄泛濫,使得大楚朝堂出現了短暫的清明。

只可惜只有短短不到兩年。

“你口中說的權臣藩軍不正是你老公嗎?”劉湛捏了捏他耳珠子,眼中戲謔。

“……”宋鳳林竟無言以對。

“大楚成就了外公流芳百世的賢明,也成就了我。”劉湛愛不釋手的把玩他肉嘟嘟的耳珠子,眼中含笑。

“大楚就像一艘被白蟻腐蝕一空的破船,它氣數已盡了。”

政權交替就像天道輪回,每一個王朝的陷落都會伴隨一段天下紛爭的歷史,劉湛雙眸平靜蒼茫仿佛洞悉了歷史長河,宋鳳林一時愣了。

“你會上這艘新船嗎?”良久宋鳳林問。

“文帝於我還有一點恩情,這新朝新皇帝與我何幹。”劉湛眼中戲虐。

宋鳳林一點也不意外。

自從趙恒甫病重,大楚朝堂詭異的平靜,每日上朝有本就奏無本退朝,方玉良傲視群臣,百官沒有一人敢與他對視,沒有一人敢觸其鋒芒。

趙吉章將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心中嘆了一聲。

下朝的時候已經升任禮部尚書的劉同新與趙吉章並肩而出。

“方氏氣候已成,觸不得。”劉同新小聲低語,許是見趙吉章早朝時欲言又止特意追上來提醒。

如今劉氏徹底蟄伏,劉同新也選擇了站隊方氏。

非是劉氏見利忘義,而是劉氏前後三代都與方氏聯姻,劉同新的次孫娶方氏女,次女嫁方氏子,還有劉學禮娶的也是方氏女。

劉氏與方氏的兩家之好,是早幾代人就有的世交。

“謝劉大人,我明白。”趙吉章明白大勢已去,哪怕再後悔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兩人結伴而出。

“大爺!丞相不好了!”才踏出宮門,趙府來報信的家臣便朝趙吉章嚎啕一聲哭起來。

一時稀稀落落往外走的官員全部駐足,百官無不肅穆。

這一天到底是來了。

暮氣沉沉,天色漸暗。

床榻上的老人滿頭銀絲雜亂短促的喘著氣,他雙目圓睜著不願閉上,他心中還有很多牽掛,國事家事天下事,如何放得下。

“兒子無能,無法繼承您的遺志……”趙吉章跪在塌前哽咽難以成句。

“方氏看在……看在您的份上會善待趙氏的,兒子會守住家業守住家風……必不讓您蒙羞……”

趙恒甫圓睜著眼,嘴裏張張合合似乎想說什麽但是無法出聲。

“趙大人,勸勸大丞相走吧。”林院判於心不忍低聲跟趙吉章坦言。“大丞相就剩這一口氣了,如此熬著他也痛苦。”

聽到林院判這話房裏跪著的親眷都壓抑著哭了起來。

“爹,您走吧……莫要記掛了……”趙吉章一開口便說不下去,捂著臉痛哭不止。

趙吉章明白父親放不下什麽,他放不下年僅八歲的小皇帝,他也在自責。

如果他選擇當權臣,讓趙氏執掌朝堂扶持小皇帝成年,大楚也不會走到這一步,如今主弱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