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水滿則溢(第2/3頁)

沛公離臉色難看,他跟另外兩個謀士站在角落,誰也不敢挑話頭。

周澶砸夠了負氣的坐在上首,他怒氣沖沖道。“你們說說,如何讓劉湛知難而退!”

三人眼觀鼻鼻觀心,書房陷入了尷尬的寂靜。

“怎麽,你們平日不是罵劉湛罵得最狠嗎?如今見他高升,你們就怕了?”周澶臉色陰郁。

三人不說話,周澶便主動提出來。“用那宋氏子做文章,你們草擬一個章程出來,無論是指摘劉湛通敵叛國還是別的罪名!立即給本將軍擬出來!”

三人無不臉色煞白。

宋氏滅門慘案天下無人不知,宣帝與宋氏有仇因私報復是其一,周氏趁機推波助瀾借覆滅宋氏執掌朝堂是其二。

實際上天下人都知道宋氏無罪,那些莫須有的罪名根本不至於將宋氏合族下獄滿門抄斬。

有謀士汗如雨下,他終於頂不住的撲通跪下。“大將軍請恕罪,在下才疏學淺,無法勝任,自請離去。”

他說完也不管周澶什麽臉色立即奪門而去跑得比兔子還快。

當年這樁驚天大案,周澶想要翻出來誣陷劉湛,還不知道會引起怎樣的驚濤駭浪,這不是他們小小一個謀士承受得起。

再說回來,劉湛已經是一方大員掌百萬百姓數萬兵馬,又位於邊陲要地,怎是周澶想要拿捏就能拿捏,搞不好……余下的沛公離和另一名謀士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恐怖的沉默中另一名謀士也抖著聲告辭,屋裏便只剩下沛公離和周澶。

“怎麽,你也想走?”周澶面容猙獰。

沛公離心裏在天人交戰,一方面他不想跟劉湛徹底結仇,一方面他又不舍周氏這艘大船。

短短三年他從白身到官居糧道,從被家族無視到漸漸有了話語權,他太在乎身上這身官袍了,他也想戴金漆梁冠,他也想位居朝班進入大楚的政治核心,他想得到更大的權力。

“臣……”沛公離滿頭大汗,恍惚間身體已經替他做了決定。“臣替將軍分憂。”

信使帶著懷中的奏折飛馳出晉陽城。

與此同時,齊雲軍擊退十萬燕軍的捷報先到達京城,宣帝龍顏大悅。

三日後周氏遞上給徐牧遠請功的折子,有周氏擡轎徐牧遠最後得了個從二品的忠武將軍虛銜榮休,聖旨已經出發前往給陽關的路上。

之後沛公離親筆周澶蓋大將軍大印的周折遞送入京,周大丞相握著兒子這封奏折糾結良久。

他拿不準這封奏折遞上去會不會波及周氏自身,但是周大丞相想到近來各世家有冒頭的跡象,糾結數日之後他最終決定把這封奏折當庭面呈。

毫無疑問,這本奏折在第二天早朝引起了軒然大波。

根本沒有人在意奏折裏說的齊雲將軍與那宋氏子勾結叛國是否屬實,所有人都在想宋氏滅門一案已經過去十年,周氏突然翻出來說是什麽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宋氏滅門是冤案,周氏當年借著覆滅宋氏掌握朝堂權柄還不夠嗎?

周氏還想得到什麽?

又或者周氏又想滅了誰?

陳氏呂氏戴氏劉氏趙氏方氏徐氏等等,這些與周氏不對付的世家無不精神緊繃之極,握著朝板的手氣得發抖!

指鹿為馬的事情一次也就夠了,周氏別欺人太甚!

周大丞相目不斜視。“啟奏陛下,宋氏叛國通敵,齊雲將軍與宋氏子勾結,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懇請陛下收回齊雲將軍都督北疆的旨意,並令其並入北軍,由大將軍統禦。”

偌大的紫宸殿靜得落針可聞。

如果不是禦座距離有些遠,朝臣一定能看到宣帝氣得扭曲的面孔。

要說宣帝登基以來後悔做過什麽唯有一件,就是不該年輕氣盛將宋氏滅門,一開始確實是大快人心,但是宣帝很快便發現事情失去控制。

周氏握著宋氏莫須有的罪名把事情越鬧越大牽連甚廣,被罷官處置的大臣多達上百人。

有些官員根本與宋氏無關,周氏明裏為宣帝查辦宋氏,暗地裏卻行那黨同伐異的勾當,整個朝堂風聲鶴唳。

短短一個月周氏便掌握了朝堂上下,之後再沒有世家敢與周氏為敵。

周氏得到了權柄名利,而宣帝卻承擔了所有惡名。

十年來宋氏一案已經成為了京城禁忌,也是宣帝的禁忌。

一開始宣帝還沒想明白他的目的,直到周大丞相要求將齊雲軍並入北軍歸周澶統禦,宣帝明白了,原來周氏故技重施想要的是兵權!

周氏已經得朝堂權柄執天下牛耳,還想要得到更多的兵權?

到底是誰有不臣之心!

宣帝看著滿堂寂靜的大臣,他心裏慌了,竟然沒有人敢站出來反駁大丞相?

周大丞相挺胸直視宣帝,擺明了態度此事無須多議他在等宣帝聖旨。

“啟稟陛下,睿王求見!”就在這時殿外傳來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