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4頁)

蘇雯慧伸手抱住母親,像小時候一樣將臉靠在母親的肩頭,笑中帶淚的安慰著她。

“媽,沒事的,以我現在的年紀,正適合談場黃昏戀,明天我就學別人家的老太太,每天去公園跳廣場舞去。”

蘇母拍著她的背嘆息了一聲,“你啊,挑剔了一輩子,豈不知還是頭婚好,現在讓你找你也看不上。”

直到生命的最後,蘇母依然帶著遺憾,蘇雯慧想,或許是老天給她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才會讓年近六旬的她回到一九八七年,跟李翰東結婚後的第二年。

蘇雯慧在床上輾轉反側,半夜起來給李翰東寫了封信,信中包含著她無數的愧疚和不安,煎熬著等到天亮趕緊收拾著起床了。

出了房間就是客廳,李家住在老城區的機關大院裏,一個三室一廳一衛的公寓,正在廚房煮早飯的婆婆陳美鳳看她起這麽早,詫異的問,“雯慧,今天是周六起這麽早呢?”

她看蘇雯慧穿戴整齊背著包,一副要出門的模樣,想問去哪裏又不敢多問,知道兒媳不耐煩他們多管多問,兒子不在家,他們做長輩的哪怕為了兒子也不能跟兒媳起沖突,能擔待的都擔待著。

陳美鳳以為兒媳會像以前一樣不理睬直接走,沒想到今天不僅停下腳步,還笑著跟他們打了招呼。

“爸媽,我去郵局給翰東寄信,你們有信要帶嗎?”

陳美鳳跟客廳看早報的丈夫對視了一眼,意外兒媳不僅給兒子寫信,還主動跟他們說話了。

“這會沒有,左右郵局離的近,等我們寫了再去寄也一樣的。”

蘇雯慧點頭,“好,那我先去,媽,中午我不回來吃飯,去我爸媽那看看。”

李家住城東,蘇家住城西,坐公交得花費四十來分鐘,蘇雯慧經常回去,有時候天晚了會在娘家住下,很少特意跟公婆交代的,所以她今天突然“懂事”,讓陳美鳳覺得很不真實。

“哦,好,我早飯快煮好了,你要不要在家吃點兒?你爸一早去市場買了豆漿油條。”

以蘇雯慧的心理,她是迫不及待想早些把信寄出去,仿佛早寄出一分鐘李翰東也能早一分鐘收到一樣,但看著婆婆期冀的眼神,心一下子就軟了下來。

她把包放在門邊的櫃子上,轉道向廚房走去,“好啊,那我吃了再走,還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陳美鳳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沒啥,有豆漿油條,我還煮了米粥和雞蛋,你想吃哪樣就吃哪樣。”

蘇雯慧看著婆婆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想,多好的長輩啊,為什麽曾經的自己絲毫不懂得珍惜呢?

那個時候她渴望轟轟烈烈的愛情,渴望丈夫全心全意的陪伴,把自己放在受傷害的角度,覺得這段婚姻浪費了她的青春,對方不能給她想要的精彩人生,甚至連公婆都虧欠了她,總對他們使性子,從來沒有將心比心的想過,兩位老人不僅照顧她的生活和情緒,也在為部隊裏的兒子擔憂著,他們的不容易又有誰來安慰呢?

————

江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蘇雯慧到附近的郵局寄了信後坐公交回城西娘家。

她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師,房子是爺爺輩留下的祖屋,一套六間屋的平房,因為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住不了那麽多間,為了增加進項,改革開放經濟復蘇後,父親蘇致霖找人吧院子隔開,一邊自住,一邊出租,每個月光靠租金就能應付當月的日常開銷。

上輩子蘇雯慧之所以能將生意越做越大,也跟老屋拆遷得了一筆巨額拆遷款有關。

下了公交後,蘇雯慧踩著石板路往家走,路邊都是她熟悉的小店和街坊,看到她大家紛紛笑著招呼。

“雯慧回來了?”

“又回來看你爸媽了?”

“今天回來的倒是早啊。”

熟悉的鄉音讓她情緒略有些激蕩,這些人中,有部分人幾十年沒有再見過,也有人早早離世,她走的仿佛不是一條老街,而是一條時間的長河。

路過“張記鹵味”時,蘇雯慧停下買了燒鵝和豬頭肉,都是父母愛吃的,尤其是豬頭肉,父親生病時心心念念想吃,但她遵照醫囑控制父親的飲食,總想讓他吃的更健康一些,盼望著他能多活幾個月,半個月甚至幾天也好,從而忽略了父親的意願。

等父親走後她常在想,那時候到底是治療重要還是讓父親高興重要,好像也沒有一個兩全的答案,怎麽選擇都是錯。

“七塊二,你給七塊就好。”

老板稱好鹵味拿去剁,蘇雯慧笑著道謝,付了錢後老板娘把剁好肉裝好遞給她。

“你可真是孝順,每次回來都沒見你空過手,你爸媽有你這麽個閨女做夢都要笑醒呢。”

“對父母好都是應該的,哪還用得著誇啊,謝謝嬸兒,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