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反正已經夠瘋了(第2/2頁)

劉太後看向李奉常。

李奉常苦笑一聲,起身道:“貧道確實在場。說起那漢子,其實只是個打家劫舍的匪徒。您也知道,陛下平時喜歡……那個,行俠仗義。本來當街抓住匪徒應該送去杭州府,可陛下非要親自審問,因此……”

孫蒙急了,萬萬沒想到啊,道貌岸然的李道長,撒起謊來居然臉不紅氣不喘。

撒謊也就罷了,你拿朕說事兒幾個意思?我好歹一皇帝,親自審問匪徒沒什麽,還帶進宮審問,我丟不丟份?

剛要分辯,耳邊傳來李奉常的聲音:“無知是福,想必陛下也不願太後擔憂吧?”

孫蒙一怔,看看李奉常,又看看太後等人,發現似乎只有自己聽到剛才的話,頓時就呆住了。

太後擔憂什麽的,孫蒙還真不在乎,李奉常太高看他了。這小皇帝一輩子養尊處優,又是老皇帝的獨子,沒人跟他爭皇位,硬生生被嬌慣成一個長不大的性子。

沒心沒肺的性格,基因遺傳固然是主要原因,後天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

孫蒙發呆,是因為李奉常這類似“傳音入密”的神奇道法。

“會法術就是牛,不張嘴就能說話,太讓人羨慕妒忌恨了!”孫蒙想道。

劉太後嘆息:“李道長這麽說,那就肯定沒錯了。”

秦行之暗中撇嘴,你未免太信任嶗山道長了,殊不知李奉常這種貌似忠厚的,他也會騙人。

劉太後滿臉憂愁:“先帝還在時,陛下就一向頑劣。哀家本以為他年紀還小,登基後就好了,誰知……唉,如今眼看大婚在即,陛下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哀家真不知以後如何有臉去見先帝。”

秦行之暗笑,胖子那是隔代遺傳,沒治的。

李奉常搖頭:“陛下本性純良,太後無需過於擔心。另外,本朝自太祖皇帝立國,便主要靠士大夫治理天下,需要皇帝處理的政務不多。歷代以來,也不是沒出現過比較懶散的皇帝,還不是一向國泰民安?”

當面評判一國之君,乃至歷代皇帝,也就是嶗山道長有這個資格了。

饒是如此,李奉常也沒敢直說,象孫蒙這樣的奇葩,您孫氏皇族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他不說,劉太後也懂。

孫蒙很郁悶,被人點評,無論好壞話都不舒服,可這倆人,一個是自己的母後,另一個是嶗山道長,都是他治不了的存在。

“母後,沒什麽事的話,我和小道士先走了。”孫蒙起了撤退之意,“公務繁忙,朕還得處理國家大事呢。”

劉太後擺擺手:“陛下忙去吧。”

孫蒙招呼一聲小道士,兩人站起來掉頭就跑了。

劉太後目送小皇帝離去,苦笑道:“李道長您看看,這風風火火的樣子,哪有半點皇帝的威嚴!哀家是真擔心呐,你說他這性子,朝堂之上如何能服眾?”

李奉常正色道:“太後此言差矣,皇帝乃真龍天子,他的身份就代表了無上權威,何須靠威嚴服眾?不瞞太後,貧道入京後也曾擔憂過,但卻發現陛下超宗越祖的命格越發明顯,貧道對自己的眼光還是比較自信的。”

有句話李奉常沒說,他偷偷蔔算過,皇帝的命格,似乎和小道士息息相關。兩人交往越多,孫蒙的氣運就越旺盛。

這肯定不能告訴劉太後。

否則以劉太後對自己的信任程度,說不定會如何優待小道士呢。

以小道士的品性,估計才不管原因是什麽,越優待他越高興。可李奉常明白那並非好事,無論對小道士,還是對皇帝都是如此。他認為,任其自然才是正道。

再說了,和李奉常不信小道士是未來之人道理一致,未來還沒發生,誰敢保證自己的蔔算一定就是正確的?命運固然存在,可如果它是不可改變,也就沒有“逆天改命”的說法了。

你跟古人說時間可逆,他根本理解不了。

不過這話也不能說得太絕對,佛門就有說法,在佛祖眼裏,並沒有過去未來之分,顯然佛祖他老人家已經看透了時間的本質。

神仙也不見得不懂時間的本質。

甚至到了道祖佛祖的境界,逆轉時間都是有可能的,只不過神仙的世界虛無縹緲,凡人接觸不到罷了。

不說別的,前輩留下的典籍,連地球是圓的都故意隱瞞,可見他們毫無普及真相的興趣。

李奉常很牛,可惜離飛升成仙還差了很遠,關於時間,他的認知還和普通人沒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