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日落西山(第2/2頁)

最讓他高興的是韓國最近的局勢變化,自從當年陳國金光城的大火後,韓國從陳國得到的糧食資助大幅度減少,運往韓國出售的糧草也少了很多。從陳國別處運過去的糧草因為路程遠了,成本高了,讓韓國的糧食價格持續走高。

自從經歷楚國出兵,陳國視齊國為救命草,對齊國大力討好,自身又大肆擴軍,糧草需求劇增,運送齊國的糧食數目劇增。更沒有余力幫助韓國,如今韓國內的反對派不斷鼓動民眾情緒,斥責韓國今日的貧窮全因為上大夫鄭丕答應相助黑狼軍攻打鄭國造成。朝政動蕩不安,朝臣內鬥不止。衍生出政治主張不同的幾派,一派力圖革新;一派以鄭丕為首認為必須保持與黑狼族的關系,等待再度出兵伐鄭的時機;一派認為應該遠離黑狼軍與鄭國修繕關系。

步驚仙每日裏整理這些情報,等待陳水送來消息。

魏國內部人心惶惶,鄭國一日不退兵,魏國民眾一日不安心。

許多熱血的魏國民眾集結鬧事,痛罵魏王無能,失卻廣闊土地。原本稍加管制,對這些聲音睜只眼閉只眼即可,甚至能煽動利用以補充軍力耗損。偏偏魏王心胸狹隘,又有小人借此挑撥邀功,本就心情不快的魏王得知後竟然下令大肆抓捕那些口舌之輩。

因此殺了許多人,倒是沒人再敢公然斥罵了,卻惹的許多民眾心中積怨。

邊遠城內有個在當地頗為出名的武派,派主是個年輕的女子,姓李名清。其祖上本是魏國名將,到她這一代沒有男丁繼承香火,與朝堂的關系就越來越遠。但這李清雖然是個女子,卻有一腔報國忠心,武派上下都願意為國出力。

因為魏王捕殺口出犯上之言的事情,李清在派內氣憤不已。

正生氣時,李一劍找了過來。一看到他,李清立時心情變好。

當日李一劍得步驚仙相助,騎馬奔走,途中還遇到過攔截,被迫轉道逃進邊遠城。恰巧遇到了李清,李一劍原本相貌堂堂,李清的武派與長期被劍嶽派欺壓,知道他是神武擂上大展威風的李一劍後,當即熱心攀交,把他請到武宗修養傷勢。

李清見識過他的武功後心裏佩服,短短時日的相處中就漸漸芳心暗許,待他一天比一天好。

“宗主為什麽氣憤不平?”李一劍得李清幫忙,心裏感激,見到她剛才怒容滿面,不由關切詢問。

“唉!魏王昏庸,朝中小人當道,如此下去真不知道魏國還能存在多久。”

李清說時搖頭不止,長籲短嘆。

“上次勸宗主棄暗投明,宗主十分不快。其實在下是好心,宗主有心報國,但魏國上下有心報國的忠良難道少了?一國之君昏庸,用人不明,臣民再怎麽期望努力都不會有用。這樣的魏王能教出像樣的太子?魏國現在不亡,將來也必亡。我對這些事情本來沒有什麽興趣,也不在乎誰能一統天下,如果魏王賢明那還好說,一個昏庸的君王,不仁的國家,存在只不過是徒添戰事,禍害民眾,不如早亡。”

過去李一劍說這類話時李清十分不高興,今日氣憤之余,竟然聽了進去。

“李少俠為什麽說這樣的國家早亡更好?”

“這還不明白嗎?魏國如果變成鄭國的領土,魏國民眾能像鄭國民眾一樣安居樂業,鄭王賢明。如果魏國不亡,戰事拖延,戰場上要死多少鄭、魏的兵將?多存在一日,就多死多少人。”

李一劍本身對政治沒有任何興趣,追求的是武道。認為淩落是交情深厚的朋友,所以答應幫忙鄭國,他本來也要到魏國設法殺死魏武全報仇。但無心謀取功勞、功名。淩落有事相托他不會拒絕,沒事時他只管做自己認為高興的事情。

李一劍本來也不是心機深沉的人,視李清為友,又覺得鄭國的確比魏國好,就好心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