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江湖 第五十七章 人道(一)(第2/3頁)

十方也合十道:“貧僧今日在城樓上以觀世音慧眼神通小心查看,也並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人。可惜貧僧於這門神通修為甚淺,如此作為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了。”

“那小子只能呆在這裏等兩位的消息,還不要慚愧死了。”小夏苦笑。他和明月兩人幫不上什麽忙,就只能在這天師觀中幹等著。

“哪裏,若沒有夏道友幾日前一語點破地靈師的圖謀,我們現在也是兩眼一抹瞎。如今多少也算是有的放矢。想不到地靈師當真是有人前來接引,還是和魔教有牽扯之人,只是不知是雍州來人,還是……”

言語間,張禦宏的臉色越來越沉重。原因就是兩日前無意間在這宏景城中發現了幾只陰魂蜂。

陰魂蜂是用人的陰魂培育而成的細小妖獸,沒有絲毫戰鬥力,即便是對普通人來說也沒什麽威脅,但卻對指定的氣息異常敏感,也便是專門用來尋覓指定目標的。這東西培育不易,又是從魔教流傳下來的秘法,極犯江湖忌諱,尋常間很難見得到。但是偏偏在這時候出現了,立刻成為了小夏那個猜測的有力佐證。

其實苦守在這宏景城中防備也算不上是什麽好辦法,地靈師一旦重新換個地方鬧出場風波來,他們也只能被牽著鼻子跟著走。但在全無頭緒的狀況下,如今這樣也只能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說起來,地靈師在那巫溪縣城的地下水渠之中,確實曾經問過貧僧和夏道長有關魔教之事。”十方這時候也合十說道。“貧僧得知地靈師身份之後也覺奇怪,魔教不過前朝才應運崛起,距今不過兩百年,無論教義還是道法都只限於人道,地靈師身為非人,何故會有興趣。”

“魔從心起,妖由人興。若非人,又哪裏來的妖,哪裏來的魔。”張禦宏重重嘆上一口氣,對著十方和小夏明月拱手。“地靈師若是有了強援在外,那又不知道難對付了何種地步。人之狡詐難防又更甚於那只有蠻力的蛇妖百倍,如今我也只有仰仗三位了。”

“阿彌陀佛,降魔伏妖便是救人於水火,貧僧義不容辭,張真人何必多禮。”

“張真人客氣了。”小夏也只能苦笑著拱拱手。天師教如此大一個龐然巨物,堂堂的道門祖庭,張禦宏在面對這樣的重要關頭卻只能借助自己三個外人的微薄之力,當真是有些好笑。不說龍虎山上的那位張天師了,就是這宏景城中的那個雲通道人行事都沒一點道門中人,或者是江湖中人的風範,一邊隱瞞掩蓋真相一邊大肆宣揚假象來賺取名聲也罷了,居然還曾經來央求張禦宏不要說出他也知曉了地靈師真相這事。給小夏的感覺這簡直就像是那些慣於欺上瞞下的小官吏,趨利避害是一把好手,但要靠他們去辦什麽實事難事那便是千難萬難。

“對了,說起那位天師公子張恒亮,在下覺得最好還是想辦法將他勸回龍虎山去。面對地靈師,誰也沒空去照看這位張恒亮小道長啊。萬一有個閃失,張真人如何去向張天師交代?”小夏這兩天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事。在這等重要的時候還送來個拖累,當真是要人老命。

“天師有令,貧道也是無法。”張禦宏微微搖頭,神色落寞,眼中有些不可名狀的東西淡淡閃過。“貧道這一身道法都是從龍虎山來,身為張家子弟,家中的規矩更不能不守,所以對天師之意也只有盡力而為,就算是身死道消,也只當是將這身本領還給張家先祖罷了。”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小夏心中掠過這句話,不過卻沒說出來。

“阿彌陀佛,張真人果真是方正君子。”十方卻把這話說了出來。“如此坦蕩磊落,恪守本心,果然只有這般心性才能將天師教正一道法修煉成百年來第一人。便是張真人身在儒門,也必定是聞名天下的一代大家。”

“大師謬贊了。”張禦宏連忙擺擺手。又不禁嘆口氣,神色間一片落寞,喃喃道。“正一道,若不能正,若不能一以貫之,又如何成道?無論儒門道門,立足在世也必定是求一個堂堂正正,可惜這道理慢慢地就沒人記得了……也許真武宗說得不錯,其實三教本一,鬧得宗門林立相互敵視,還生出這許多恩怨來,便是因為在這人道中逐漸等而下流之故。不管我們修的什麽道法學的什麽學問,若沒有跳出其間的大決心大毅力,也就是在這人道洪流中身不由主隨波逐流的可憐蟲罷了。”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方不知想起來什麽,也面色澀然地連聲頌佛。

“夏道士,什麽是人道?什麽是人道洪流?”明月偷偷地湊到小夏耳邊來問,話語帶出的熱氣讓小夏感覺耳中直發癢。“我看張真人和小和尚都很不開心,心裏很不舒服,但又無可奈何……反正我說不清楚,感覺他們自己也說不明白……是什麽不好的東西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