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鐵騎碾壓,所向無敵(第3/4頁)

莫要以為鐵騎的戰績很意外,這就是精銳對上主力的必然優勢。若不是僥幸推平峽谷得以撤退,漢軍甚至有機會全殲五十裏戰線內的六十萬大律軍。

“常古戰役”的前前後後,不計戰靈軍,北策聯軍傷亡二十八萬。大律軍傷亡四十二萬。

北陸侯暗算了王策一把,王策盛怒之下也發飆,讓北陸侯吃了一記悶虧。至於勝敗,那就不好說了。

能在戰場上,讓北陸侯挨悶棍的名將很少很少,可以說一個都沒有。是勝是敗,不好說,可王策是等於親手打破了北陸侯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倒是公認的。

此戰下來,也算各有各的收獲。

打破北陸侯不可戰勝的神話,是一個意外的收獲。不論是否北陸侯有意後撤,王策都達成了他想要的攻勢戰略。

從北策聯軍最初的苦苦死守戰,再到王策回來,發動戰略反擊,進入僵持陣地戰。然後,轉入戰略進攻。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北陸侯的收獲也不少,而其中,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微臣已洞悉王策的策略。”

“王策不是要進攻?”律帝很詫異,他以為北陸侯早就知道了。

“不。我的意思是,王策會采取什麽策略來實施攻勢。”北陸侯恬靜道:“王策的進攻策略,就是不講策略!”

這話顯然有點怪,律帝笑了出來。但北陸侯沒笑,武侯也沒笑,就連夜放天也笑不出來。

律帝不笑了,充滿疑問地掃視一眼。

北陸侯凝重,武侯臉色墨黑,夜放天用力握拳!

“沒有策略的意思,就是,蠻不講理的憑絕對實力……碾壓!”如果是碾壓,那就意味這太多太多了。

北陸侯斟酌一番,用了“碾壓”這個詞。律帝當場恍惚,碾壓,其實多數是大律軍碾壓其他國家的軍隊。

碾壓大律軍?王策真的是這麽打算的?真的有這種自信,有這份實力?

深不可測的戰靈軍!

流龍城攥住一把汗,從開戰以來,他第一次感到信心在動搖,第一次發現勝利也許很遙遠。

……

北策和大律打得如火如荼,引來天下矚目。

上陽皇帝看著相關戰報,嫉妒和仇恨,以及眼紅,讓他心裏頗不平衡。

王策,上陽的事兒,壞就壞在那個“雜種”身上。也不知從什麽地方蹦跶出來的混蛋,居然短短十多年,就成了九洲風雲人物,成為最大變數,影響九洲變局。

上陽皇帝不懷好意的詛咒,在心裏破口大罵。罵一罵,心裏痛快多了。

也難怪他不平衡,誰都看得出來,律策之戰,就是一統天下的最重大會戰。

大律,北唐和北策的聯合,乃是最有資格最有實力一統天下的兩大勢力。律策之戰,本質上就是兩強爭霸。

在保留元氣的前提下,戰勝的一方,只要不犯太大錯誤,陸續擊敗三大人皇,一統天下幾乎是必然的。

還是那句話,中洲太混亂,海洲太偏安一地。唯一有資格爭雄的上陽,被王策一戰打傷元氣,北唐取而代之,吞並東寧,一躍成為東洲霸主。

以前,外人還會懷疑,王策會選自立為王,還是和北唐聯手。王策成為北唐皇儲以來,在外人來看,就意味北策和北唐合二為一,所有風言風語都不攻自破。

南北之戰,是上陽一心北上,謀求以最快速度成為東洲霸主,從而與大律爭霸。事實證明,上陽皇帝縱有若幹不是,至少這一點戰略判斷是對的。

東洲必然會誕生一個能和大律爭雄的霸主。不是北唐,就是上陽。上陽急於北上沒錯,錯就錯在南北之戰戰敗了,傷了元氣。

上陽皇帝蒙少泉有一百個理由仇視王策。

其實,他不知道。如果沒有王策,上陽也不會贏。沒有王策,顧博肯定早和神恩會交易,東寧肯定提前舉國歸降北唐,這就是顧博的未雨綢繆。

顧博從始至終,都立於不敗之地。

上陽皇帝蒙少泉不知,也無須知曉。

王策統轄的北策聯軍攻勢猛烈,大律軍連連後撤。這些戰報,讓他感到很不爽,心情很糟糕。

就是一個才三十歲的小鬼,憑什麽能從他這個人皇手上竊取勝利?憑什麽能擊敗大律?不過是一個半路出家的軍事將領,憑什麽成為九洲名將。

四大人皇一夜獲得無上境修為後,各自的表現都不一樣。

相反,有變得謹慎的,譬如律帝。有迫不得已親自出手的,譬如上溫皇帝。有比較激情的,如大宣皇帝。也有變得自信滿滿的,這就是他,上陽皇帝。

是什麽表現,都不打緊,不過是彼此心性的不同罷了。實際上,人皇是真的已經天下無敵了,哪怕行走天下,也沒什麽好忌憚好懼怕的。

蒙少泉有自信,無畏懼。不過,白龍魚服的危險,他是知道的,也不會輕易的離開國境。可偶爾,也會常常一個人悄然出去,你說是微服出巡也罷,說是散心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