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戰後,暗流洶湧(第2/2頁)

“冷靜?流龍城那廝估計是還沒吃準,該怎麽辦。”

王策嗤之以鼻,他不是政客,可眼前的局勢,他也是心照不宣。

他回歸北唐,憑密陽之戰,攪動暗流,表現足夠強勢的攪屎棍風格。未來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變得撲朔迷離。

這麽撲朔迷離的局勢下,估計唯一能淡定的,也就只有那個似乎把什麽事都算計了,把什麽事都埋在心底的顧博了。

袁川也在,他之所以在,是因為他是對王策投降,為王策效力,而不是北唐。他笑了笑:“我還以為,大律會進攻北策府。對大律來說,好處很多。”

王策暗自贊許,不置可否:“攻不攻北策府,都有好處,這裏邊牽扯的東西太多太復雜了,一時半會沒人看得清楚。”

“大律倒是想,鏟平北策府,也許能牽制我。可他們真要逼急了,北策府未必就不會並入北唐。一旦並入,北唐地盤和勢力就進入北洲。然後……”

王策咧嘴,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大律和北唐就會提前開戰。”

袁川沉吟,和擁有王策的北唐提前開戰,絕對不是大律的計劃。

王策不是政客,許多事卻也看得明白。這裏邊,牽涉的利益關系太復雜了,流龍城就是膽子長毛,也不敢輕舉妄動。

半帝王魂和小武帝也在,前者忽然道:“諸子學宮,劍神山。”

王策嘴角微微一翹。

眾人眼睛一亮。

劍神山和諸子學宮很沉默,也很低調。前者在外界的活動變少了,後者卻大肆低調的外派大量人員,給四大人皇乃至北策府派出大量文人,幫助管理政務。

譏笑隱蔽,王策嘿然。諸子學宮的用意,無非就是遵循抑武揚文的老一套,就是以前吃虧過,這些年來幹的隱蔽了許多。

九洲的文武矛盾不大,文人和武者的界限也不太明顯。但文人和武者的思想,乃至世界觀,必定是有極大分歧。

諸子學宮早些年提出君權至上的思想,認為武者亂政亂天下,挑動文武之爭,折騰出大亂子。不少實務文官都隱隱表示對諸子學宮這種思想的不滿,從而衍生出一種天地陰陽五行平衡的思想。

認為文武就是陰陽,皇帝和子民一個是天一個是地,需平衡而不是一家獨大。這種思想隱隱壯大,也許未來就能挑戰諸子學宮了。

從這來說,諸子學宮充當人皇的門下走狗,一來是因為人皇一定對武者形成抑制,二來估計也是為了抱大腿,從政治上來捍衛諸子學宮的思想和地位。

“諸子學宮不足為慮,至於劍神山……”王策的笑意似乎冰冷,只是沒人能察覺。

北策府和劍神山的協議,包括不少。其中就要求北策府建國稱帝,劍神山才會出馬倒向。

王策當時肯定相信,今天還信不信,那就不好說了。

……

“你不該來的。”

蘇武帝面無表情,嘴角醞淡淡諷刺:“我不想做你的朋友,也不想做知己。”

唐帝微笑:“我來了。”

很有王策的風格,三個字就哽得蘇武帝無話可說。他不與爭辯,只闡述一個事實,他來了。

“看來,我是沒法選了。”蘇武帝淡淡的惱火不加遮掩:“不論是顧博,不論是唐武擎,我都不想與之誕生什麽交情。”

“顧博也好,唐武擎也好,都不能有朋友,不能有知己。”

唐帝綻出淺淺笑意:“你改變主意了,你不想死了。”

蘇武帝冷淡:“我是死是活,也改變不了蘇家的命運。”他燃燒怒意的目光,死死盯著唐帝:“蘇家為大律效忠千年,也從來不是律帝的朋友或知己,只是……”

一頓,他冷漠道:“只是走狗!”

唐帝笑笑,取來一只葫蘆,倒了兩杯茶:“那孩子很懂享樂,他私下琢磨了一個涼茶配方。我也弄來了,讓人自制了一些,卻也別有風味。不如,試試?”

蘇武帝面無表情地喝了一口,點點頭:“我能死,蘇家不能。蘇家遲早落入你……”一頓,忽然愜意地笑了:“或者,你兒子的手中!”

唐帝玩味一笑:“蘇家會不會落入某人囊中,不在我,不在那孩子,而在蘇家自身。倘若他們從沒有類似的打算,說破嘴,蘇家也不會背叛大律。”

蘇武帝疲乏的抹了一把臉,心知擋不住唐帝的傾吐欲望,冷漠地說:“你想說,那便說。”

唐帝很快就把最近發生的許多事,陸續說了。他也不吭聲,只慢慢的享用涼茶。

蘇武帝笑顏漸開,說不出的諷刺:“你在此之前,不知曉他身懷諸子心相。”

唐帝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