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吞並趙國(第2/2頁)

女武尊代表的是武力,取來的是九五袍,寓意神化高手旨在保護帝王,而不是仗著武力胡作非為!

三人陸續折身回來,轉為呈交給了流無瑕。

流無瑕這才翻身下馬,親自上前攙扶起趙國皇帝。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步驟。

是親自攙扶?是示意手下攙扶?甚至還是無視?這各自寓意的是受降者對歸降者的態度,也代表了北策府對趙國的態度是安撫與融入,而不是排斥和打壓。

可以說,受降過程當中,最重大,最有影響力的就是這一個環節。關系民心,關系宗派世家的選擇,也關系統治。

一套受降儀式完成,王策示意的握拳用力向天一揮。蜀漢軍團的魏延等將領飛快響應,發出震天的呼嘯聲。

魏延等將領帶頭,五萬蜀漢軍團的將士也在同時發出了山呼海嘯的聲音,仿佛在慶祝。

……

趙國歸降,也有許多要處理的瑣事。

戴霖和苗緒川親自過來,也不全然是為了受降儀式,更多的是為了接管趙國的政務和軍務。

趙國的帝王三寶到手,奈何北策府還沒建國,所以小丫頭也無法汲取這裏邊的能量,只好暫時存放起來。等開國之後,再汲取也不遲。

趙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北洲地廣人稀,人口密度不如東洲。趙國人口大約千萬,疆土大約是四省二十八州,其中一個儼然正是罪州。罪州以前是無主之地,不過,名義上是歸屬趙國。

要不,王策怎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這才占了罪州自立,馬上就吞並了趙國,心理上肯定多少是有點尷尬的。

不過,在北策府的戰略來說,吞並趙國,率先打通與北唐的通道,是必須的,也有很大的實質意義。畢竟北策府所需進口的糧食等物資,多數是從北唐來的。

好在王策策劃黃金大劫案之後,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有意的(故意用錯詞的)招搖的把黃金帶回來。

這讓各路商會都眼熱這批黃金,想方設法的運輸各種物資前來北策府交易。所以,北唐提供的物資比例,正在呈現減下降趨勢。

其實,與其說是打通和北唐的通道,倒不如說是和王策這個西北王的統轄範圍接壤。畢竟現在北唐的西北四省都劃入了王策的西北路戰區。

雖然說西北路很怪異,麾下精兵悍將無數,成立了快一年。結果主將卻從來沒來過,一直在外飄,這種現象當真是詭異。

吞下趙國,這一條通道,也就算是通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就要吞下趙國東南方的小雲國和南方的小郎國。

趙國的地理較為復雜,也因現實需要,很難窮兵黷武。加上小國往往很難抵抗大國的侵略,趙國雖是人口千萬,卻只有大約十多萬的總兵力,修為還不錯,但戰鬥力就很值得磋商了。

王策麾下有郭少潛這位練軍行家,許多事也就好辦了一些。此處必須要指出的是,郭少潛雖是北唐人,卻沒有任何北唐的職務。實際上他暗中已經被劃入了王策的西北路,這就是心照不宣的事了。

政務,軍務,乃至宗派和世家,各種瑣事層出不窮。

好在王策辭去北策府所有職務,是一個明智之舉,直接當了一個甩手掌櫃。也就是在修煉之余,復活戰靈之余,偶爾抽點時間來見見趙國的宗派和世家,略微安撫一二就是了。

紀千敗等人也相當淡定。雖說堂堂武帝卷入這種世俗之事,實在有點沒格調。不過,他們都這份上了,也不在乎。

帝冕和人王是衰老了,不可能突破了。紀千敗突破之後,就不必再謀求什麽了,專心修煉劍神三式就是。這三位,就不必參悟武神卷了,也能幫王策幹點活,比如混個雙花紅棍的名堂。

那一冊武神卷,王策是交給帝冕,主要給牧野等人參閱。當然,其他外人,取得參悟正品資格的也能參悟。所以在鬼界開誠布公之後,王策果斷把武神卷交給帝冕。

不過,剩下半冊,王策一直攜帶在身上,無關信任,純粹是本能的危機感。

一旦知曉三冊武神卷聚全沒準就能參悟武神之境。王策就再也沒把一冊半武神卷全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