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五章 扁舟海外求仙去(第2/4頁)

如何到花果山來了,此地荒無人煙,離傲來城有數萬裏路程,我等不免在此停宿一夜,修補風帆,明日返回傲來城補足食水。

九公與眾人十分懊惱,小山見此山風光秀美,卻甚興奮,拉了九公,上山遊玩。九公無奈,今日左右也走不得,又素知此山並無猛獸兇禽,便帶著小山上山來賞看山景。兩人上了岸,走上山來,有四五裏光景,兩邊樹林裏忽然連聲唿哨,跳出許多人影來。九公心中暗叫:苦也,不想在此處遇到強盜,我老漢與小山兩個一老一少,如何抵擋?轉念之間,那些人已躥到近前,卻原來不是人,乃是一群數十只大猴,歡呼跳躍而來:“有人來了!有人來了!”一擁而上,九公與小山哪裏招架得住?被那些猴兒揪住衣領四肢,舉在空中,往深山中跑去。

兩人拼命掙紮,大聲呼救,卻哪裏掙得開,船上人又哪裏聽得到?猴子們縱躍如風,沿山澗而上,不多時已到了瀑布水簾之前,眾猴踏著水中石塊,徑自向瀑布中沖去,小山與九公一聲驚叫,閉上眼睛,但覺水珠灑了滿身,再睜開眼時,見裏面好大地方,老小眾猴數以萬計,簇擁著當中石座上一只金毛青頸的猿猴。

先前那幾十只猴子將二人放下,下跪稟報:“大王,大王,捉得人來也。”原來美猴王當日安排眾猴於山前守候,只因此地並非海上來往必經之地,等了數月,休說是人,鬼影也不曾遇到一個。這幾日風雨大作,眾猴都撤回水簾洞,適才天氣放晴,眾猴便又下來,正碰見九公與小山,當下不由分說,將二人捉回洞府,獻上與猴王。

猴王十分欣喜,下得座來,拐啊拐的繞著兩人轉了幾圈,道:“送進翡翠洞,叫他們辨認石壁文字。”眾猴揪著兩人,便往翡翠洞裏來,到得石壁前,叫兩人觀看,是否認得。九公雖然識字,也就是日常應用,這古篆蝌蚪生得蝌蚪也似,他卻一個也不認識了,連連擺手搖頭。小山卻是家學淵源,看了這篇文字,微微冷笑,也不說話,只是背手而立。一眾小猴鼓噪道:“你認不認識,你認不認識?快與我家大王解說。”小山只是冷笑,猴王看了,他倒有幾分禮數,上前唱個喏道:“高賢若果然識得,與我說知,俺必有重謝。”小山笑道:“諒你等只是猴子,又能謝我些什麽?只是你如果真要請教,須遵禮數。”小山道:“我若教你識字,我便是你的老師,你須行拜師,對我執弟子之禮,我方能教你。”眾猴都叫道:“豈有此理,你一個小女娃,卻要讓我們大王拜你,休想!休想!”猴王擡手止住眾猴吵嚷,道:“學無長少,達者為師。她說的有理,我便當遵行。”說罷請小山上座,拂了拂臂上長毛,恭恭敬敬跪下磕了四個頭,又叫大小群猴拜見。

小山原是調侃,見這猴兒實誠,不禁撲哧笑出聲來,擡手道:“徒兒免禮。”猴王教小猴送上時鮮水果,請二人食用,九公掛念著山下船只,坐不住,只是原地團團打轉。小山看見,道:“徒弟,我們的船和人還在下面呢。”猴王道:“不如都請上山來住幾日。”九公、小山與猴王及眾猴便往洞口來,要下山知會眾人。幾個小猴當先往外一跳,眾人正要跟上,只見那小猴忙不叠又跳進來:“大王,外面又起風了,好大!摧林折木,出去不得。”眾猴從瀑布邊縫隙往外看去,果然天色昏冥,遍長空風狂雨驟,滿山林木都被風吹得低低壓下。九公看著天,叫道:“苦也!”沒奈何,出不去。次日風晴日麗,眾猴與小山、九公再下山看時,人船俱已不見,想是不知又被吹到哪裏去了,九公看著茫茫大海,捶胸大叫,倒是小山鎮定:“九公,既來之,則安之,幸好身上還帶了些金葉子,我們就在此住些日子,我教猴王識字,你教猴子們編個大筏子,那時我們渡海到傲來城,再搭船回中原。”九公想來也別無他法,只得暫時住下,小山便教猴王識字,九公領著群猴擇木編筏。

美猴王雖是猴身,卻仿佛生有夙慧,竟比人間才俊之士還聰明幾分,一字教過寫過,絕不用再講第二遍,因此七八日間,已是學了數千文字,又聽小山講了不少人間典故,聽講之時,往往便能舉一反三,與小山辯論疑難。小山生平從未見過如此聰明之人,何況是只猴子。初時教猴王讀書其實乃是出於無奈,到後來卻越來越喜歡這個猿猴弟子,恨不能將自己所知傾囊相授。

一人一猴甚是相得,小山也將自己身世告訴了猴王,原來小山姓唐,九公姓多,都是南贍部洲嶺南循州海豐郡人氏,這個時節,中原周齊對峙,戰亂頻仍,小山父親唐敖雖有滿腹學問,亂世無所用之,憂憤而死,過得幾年,母親也病死了,只得依母家親戚多九公生活,九公每年都要出海,小山今年便也跟著出來,一是躲亂;二也是想見識天下之大,猴王聽了十分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