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七章 定鼎 第四十八節 試比高(四)(第2/2頁)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駱炳基知道一切已經無可挽回,軍隊已經完全淪為了搶險隊,這樣的天氣裏,別說抗擊敵人,能夠生存下來已經是一種幸運了,轉入十一月,已經接近封凍期,刺骨的洪水裹帶著陰冷的寒風,駱炳基不知道這種情形還要持續多久,但是他知道如果放任這種情況下去,沒有多少人能夠在這種天氣裏熬上太久,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軍隊士兵。缺乏必要準備的他們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洪水吞噬,沒有糧食,沒有取暖手段,沒有衣物,什麽都沒有,一切都陷入了水中,而且還要頂著幾近結冰的天氣,這種情況下誰又能扛多久?更不用數府城外還是十多萬虎視眈眈的西疆軍!

幾乎是在相通了這一點之後,駱炳基就沒有再想過還要有其他打算了,再怎麽說自己首先是一個唐河人,然後再是軍人,作為軍然他已經盡了力,而作為一個唐河人,他理所當然的應該為十萬鄉親父老著想,在這樣堅持下去那就是對城內的百姓民眾的一種變相屠殺,當然他只是一個協從者,真正的屠夫應該是成大猷和李無鋒這兩個家夥。

就在駱炳基陷入絕望之時,圍守在燕山府城外圍高處的成大猷同樣也是焦灼不安的等待著結果,情況也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麽順利,首先易水的水量很有限,幾乎是兩波瀉放就放空了築壩攔蓄了好幾天的水,而火山湖中的水量也不像自己估算的那麽豐沛,事實上在連續將幾個火山湖中的水放空後,成大猷發現自己也有些黔驢技窮的味道。整個盆地內幾乎變成了沼澤區,別說打仗,就是行動也是艱難異常,就算燕山府城城墻被洪水沖壞,看上去有機可乘,可是現在自己的軍隊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松軟泥濘的道路和土地可以吞噬一切,這種情況下要去攻打燕山府城那也同樣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

也許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等待天氣稍稍轉晴,只有等地面情況稍稍幹燥一些,才能夠繼續下一步行動,但那樣一來,燕山府城內的北方軍會不會在這幾天內就有了起死復生的本事重新加固燕山府城的防禦能力呢?成大猷不相信這一點,他希望駱炳基應該有一個更明智的決斷,無論他是處於何種角度,出面自首投誠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假如他還有理智和良知的話。雖然成大猷口中說要以燕山士紳貴族的性命來換取燕山府的陷落,但真正實施這一歹毒策略時,他還是不能不有所顧忌。縱然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有些時候還是不可避免的要卷入一些政治中去,哪怕你不想,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些場合一樣恰如其分。

當燕山府城上方升起了尋求投降的白旗之後,成大猷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以為這一戰還需要費一些周折,但現在看來,問題終於可以迎刃而解了,駱炳基的理智解救了太多的無辜士兵和民眾。對於駱炳基派出的使者提出的條件,成大猷幾乎未改一字的就同意了。大陸公歷699年11月22日,燕山光復,帝國原第二軍團軍團長駱炳基率領兩個師團的士兵在燕山府有條件的交出了燕山府的控制權。這也標志著整個帝國大陸北方邊境府縣全部已經控制在了西疆手中,從某種角度上也可以說李無鋒在這一天正式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戰爭,因為整個帝國北方已經連為一體,和外邦接壤的邊境地區已經全部屬於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