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躍馬中原 第七章 京華春夢 第七十八節 轉機(第2/2頁)

普陀的風光是旖麗的,山與水的和諧交融,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潔白如銀的松軟沙灘,這一切無一不讓人心曠神怡。但作為伴駕隨遊的何知秋卻始終放不下心中的公務,南線的大軍雖然對馬其汗人保持了強大的壓力,但馬其汗人始終沒有把他們的禦林兵團投放到與帝國對峙的前線上來,好在雷覺天遇刺重傷,讓馬其汗人頓時失去了主心骨,無法及時作出應對措施,而南洋聯盟的援軍也只逗留於拿波裏王國的嘉西城,再也不肯前進一步,想到這兒,何知秋不由的由衷的感謝起那個不知名的勢力的行刺,至少讓馬其汗人近期無法做出太大的舉動,對林郎兩家來說這可是太大的好事,自己的計劃也算基本達到了目的。

但這兩天陸陸續續從帝都傳來的情報有讓何知秋平添了不少煩心事,帝國的考察參觀團在西北激起眾怒,高嶽蠻族士兵嘩變,地方政府應對無力,西北局勢動蕩不安,這一切讓何知秋都感到頭疼不已。

那幫貴族的貪婪和無恥何知秋早就清楚得很,沒想到在民族成分復雜的西北居然弄出來這麽大一個婁子,高嶽蠻族是李無鋒好不容易才收復的野蠻人,這幫豬腦貴族怎麽會去觸怒他們呢?即便是那些蠻族將這幫貴族碎屍萬段和知秋也不會掉一滴眼淚,甚至還會拍手稱快,可對於皇帝陛下來說影響十分巨大,畢竟貴族是帝國家裏的基石,雖然他們已經墮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帝國仍然不能坐視不管。

可怎麽能證明這不是李無鋒自己一手導演的陰謀呢?難道這西北離開了李無鋒就真的變得如此不可收拾?何知秋對這一點充滿了懷疑,但情報部門送來的情報卻對這一點語焉不詳,無從證實。為此何知秋與皇帝陛下已經商量了兩次,但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何知秋知道皇帝陛下承受的壓力,那些貴族們的親戚好友們也都是帝國上流社會中的名人,他們不遠千裏派代表來到普陀,整天在皇帝陛下面前糾纏不休,要求陛下立即讓那李無鋒返回西北穩定大局,以保障那幫貴族們的生命安全。這一回,連寧遠望他們也都屈從於那幫貴族們的壓力,不敢再堅持反對意見,整個朝中似乎只有大殿下支持自己,但何知秋知道大殿下的並不是真心站在自己一邊,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在自己的竭力堅持下,皇帝陛下總算接受了自己的意見,讓朝中派遣官員馬上赴西北了解實情,再作定論。可這會而皇帝陛下又立即召見自己,會有什麽變故嗎?

皇帝陛下的臉色陰沉得嚇人,而他身旁的幾位大臣和皇子臉色也都一片陰霾,當何知秋接過前線戰報一看,頭頓時嗡的一聲。

卡曼大軍大舉入侵捷洛克公國和帝國太玄府,太玄府和嘉峪關同時告急,而西部軍區幾乎已經沒有多的兵力可供抽調,而向西北求援卻被對方以局勢不穩拒絕,請求帝國立即給予援助。

仔細計算了一下敵人的兵力,這次卡曼人派出的兵力已經超過四十萬,顯然不是一次小動作,而是有為而來,是一次真真正正的大行動了。而在出京前就已得到陸文夫通報關西形勢的何知秋早已注意到關西的隱患,西部軍區現有兵力已經達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了,此時此刻他也不敢再將駐防關西郡和河朔郡的陸軍再調往太玄增援了,否則一旦象陸文夫所說的出現暴亂,按恐怕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遍及全國的混亂。

“陛下,臣建議立即讓李無鋒返回西北,命令他立即穩定當地局勢,並馬上領軍增援太玄,確保太玄府的穩固。臣估計卡曼人的目的在太玄府,一旦太玄失守,嘉峪關便成孤城一座,即便是堅守得再久,遲早也會陷落。”心中拿定主意的何知秋表現出了不凡的決斷,一反前兩天堅決不同意讓李無鋒回西北的態度。

何知秋態度的變化讓司徒明月大感吃驚,這會兒反倒是他有些猶豫了,“何愛卿,能不能讓西不軍區或是城衛軍先去增援呢?”

“恐怕不行,陛下,城衛軍遠水解不了近火,而西部軍區的軍隊已經到了最低數了,絕對不能動,否則一旦有事,恐怕無法處置。”何知秋的態度異常堅定。

司徒明月也只是提一提,其實並沒有什麽其他過多的想法,聽得軍務大臣如此一說,也就點點頭同意,並沒有再問何知秋口中所說的有事究竟是指什麽,也許他以為是指來自南邊林家的威脅,讓話已出口的何知秋將吊在嗓子眼上的一顆心又落了回去,因為陸文夫曾專門叮囑他眼下千萬不能暴露,否則既有可能打草驚蛇,而且亦有可能促成對方先行發難,可如果皇帝陛下問起來,自己還真不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