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散盡之血】(第2/5頁)

萊茵哈特撰寫的這篇文章,被收錄進了帝國軍事學院戰爭史集的文档之中。

當時那場戰役之中,羅德裏亞騎兵損失最慘重的是第二旗團,兩千余騎的旗團,以絕大的勇氣和強大的戰鬥力,催垮了亞美尼亞的一個騎兵團之後,又強行沖擊亞美尼亞主力步兵兵團的軍陣,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軍重甲步兵軍陣,卻能硬生生的將敵人壓得節節後退,瀕臨崩潰!雖然最後全軍覆沒,但是根據事後的統計,這兩千余騎的羅德裏亞騎兵。卻足足殺傷了至少六千叛軍步兵,加上之前潰敗的那個叛軍的騎兵團,總人數接近一萬!

而對於羅德裏亞騎兵突擊的那場戰爭的研究依然不斷,甚至有人曾經研究出了當時羅德裏亞騎兵進軍的路線和兵力的分布:第二旗團打先,第一旗團在後,隨即第三旗團護衛著皇儲,第四旗團斷後。

可在後來查出了當時的魯爾將軍的軍令是“第二旗團開路,如遇挫,可兩翼散開,以第一旗團重甲騎兵破陣。”

可當時第二旗團在面對亞美尼亞叛軍主力步兵兵團的密集厚實的陣列,沖擊遇挫的時候。卻並沒有執行這個命令,或者說,戰死的第二旗團的掌旗官並沒有執行這道命令,只是命令部隊向前。

關於這個細節,也同樣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最主流的觀點是,指揮官的盲目冒進,過於魯莽,如果在遇挫之後兩翼散開,讓開空間以後續趕來的第一旗團重甲騎兵來沖擊亞美尼亞的步兵防線陣列,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或許,第二旗團就不用全軍覆沒。

雖然以兩千輕騎兵,打得兩萬多叛軍重步兵節節後退,幾乎崩潰,這樣的戰鬥力的確驚人,可是這樣的損失,卻可以避免。

對於這個問題,後來站出來維護羅德裏亞榮譽的,卻是一個大家更加想不到的人選——當時亞美尼亞叛軍總督休斯麾下的一名將軍!這位叛軍的將軍後來在亞美尼亞叛軍集團覆滅之前倒戈帝國,後來被軍事法庭審判後,因為倒戈之功而免死,流放於西西裏亞島十五年,後在帝國皇帝大婚時的全國赦免令之中得到特赦回國。

這位叛軍將領回國之後,曾擔任過軍事學院的編外戰爭史研究員,撰寫過一篇題目為《我親眼目睹的那場大雨》的文章。

他在文章之中寫到:

“當眼看著兩千輕騎兵,將我的重步兵方陣逼得節節後退,身為一名指揮官將軍,我心中深深的感到恥辱。第二旗團是我這一生所見過的,勇氣最卓越,最勇敢的軍隊。

或許有人會認為,以兩千輕騎兵沖擊十倍於己的重甲步兵方陣,殊為不智,或許可以兩翼散開,以待後續的重騎兵……

但是在當時的我看來,第二旗團的做法卻是最明智的一種。

當時的地形,左側為一片泥濘半幹涸的河灘,右邊為一座山坡。中間的大路不過只有五十米的寬度。而亞美尼亞重步兵兩萬余,均裝備了天下聞名的亞美尼亞精銳鎧甲武器。在一個並不寬闊的地形之中,兩萬重步兵一旦結成了密集厚實的陣列,足以抵擋騎兵的沖擊。

而當時,羅德裏亞第二旗團的沖擊,之所以能將亞美尼亞步兵打得節節後退,除了他們的勇氣和戰鬥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步兵還沒有能完全結好陣列!

當得到先鋒的騎兵團覆滅的消息之後,全軍震動,軍心不穩。匆忙之中,雖然勉強結成的陣列,但是卻失之厚重!

可以說,如果第二旗團並不立刻沖擊的話,將會留給我們充足的時間整頓方陣!一旦給了我們時間將陣列整頓完畢的話,那麽……既便羅德裏亞第一旗團的重騎兵到來,也未必能正面擊潰我們……或許能,但是損失將會更大!

第二旗團的做法,並非不智,而是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最寶貴的戰機!我敬重第二旗團的掌旗官,我認為他是一名卓越的指揮官!他必定是敏銳的捕捉到了戰機,如果當時他下令暫緩攻擊,等待重騎兵到來的話,那麽將會給予我寶貴的整頓軍隊的時間!但是他沒有——他幾乎是以必死的決心立刻就下達了沖鋒的命令,這樣的命令,使得我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從容布陣!在第二旗團騎兵連續不斷的沖擊之下,雖然不曾真的將我們潰敗,但是卻已經使得我們的步兵喪膽。

而隨之而來的第一旗團重騎的趕到,就使得這場戰役,很快的結束了!

可以這麽說,如果當時第二旗團的指揮官沒有下令立刻沖鋒的話,那麽,既便羅德裏亞騎兵能擊潰我的部隊,那麽付出的損失和代價,至少會增加五成。

直到今日,我依然是深深的後悔。

就如同當時我在戰場上發出的那句感慨一樣:這樣的一支鐵軍,不能為帝國開疆辟土,卻死在了內戰之中……可以說,這是我們這些人的罪孽,也是我們生於這個時代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