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戰起(一)

隆慶五年春,越鄭王劉汾親率二十萬精銳兵馬,出茅鎮山,從陰魂嶺南側繞過,直接往中州南部的滕王山直插過去。

越鄭王劉汾,是越朝難得的悍將。

雖說越朝跟魔族不接壤,近一萬年來魔劫都沒有直接波及越國境內,但境內並非一直都太平無事。

即便是在玄皇天前掌教真人、越朝先帝劉冕的坐化之前,由於劉冕廣封宗室,壓縮其他宗門及大姓世族的生存空間,導致越國其他宗門主導的反抗叛亂頻發;以元周為首的北陵玄皇殿就在這個過程中,從越國分離出來、逃到崇國尋找庇護的一脈勢力。

而在劉冕坐化之後、越國乾元帝劉醒繼位,前帝劉冕寄希望宗室能成為劉氏一族統治國域的根基、大舉分封宗室子弟為藩王的舉措,反倒成為乾元帝劉醒繼位後,越國最不穩定的動蕩因素。

劉氏宗室藩王,在劉醒繼位四百多年間,先後有六人叛亂,也就是所謂的六王之亂。

一直到崇國建興帝登基前幾年,乾元帝劉醒才逐一平滅掉六王叛亂。

然而即便如此,越國猶有少量的叛軍逃入墜星海或越國西南的蠻原,不願屈服。

越鄭王劉汾作為越國乾元帝劉醒的同胞兄弟,在平息六王叛亂的過程中發揮相關重要的作用,建立赫赫武功,也是越國唯數不多能打硬仗的悍將之一。

劉汾即便是率援軍進入安西禦魔,也常常身先士卒,敢與魔兵主力正面抗衡;烈帝繼位的第三、第四年頭,安西呂氏在尹江、茅鎮山脈一帶丟兵棄卒,卻是劉汾率部殲滅數十萬魔兵,跟北線魔兵打得難分難解,守住尹江西岸沒有丟失掉。

這一次越鄭王劉汾親率二十萬精銳兵馬,橫跨數萬裏之遙挺進滕王山,在隆慶五年春看來,只是越廷的東征討魔軍一次常規插入魔族控制區域掃蕩雜魔、削弱魔族主力的一次軍事行動。

滕王山位於中州大平原的南部,山嶺談不上多雄偉奇觀,最高的主峰也只有六七千丈,但所占據的範圍卻是不少,南北延伸萬余裏,東西綿延三萬余裏,是南線魔兵主力從洞庭山北撤到雍京及鳳雍山的必經之地。

即便是如此,魔族也沒有認為越鄭王劉汾此舉,有什麽大意圖,畢竟東征討魔軍僅有二十多萬兵馬孤懸在外,補給難以持續,不可能發揮出什麽大的作用來。

魔族針對於此,也只是派出二十多萬由魔騎、翼魔精銳、青鱗魔近衛組成的精銳魔兵,進入滕王山,想要將劉汾驅趕出去,以便雜魔以及新生的魔兵魔將,能源源不斷的補充到洞庭山,確保南線魔兵能持續不斷的吞食、削弱南線人族的勢力。

越鄭王劉汾整個夏季,在滕王山打得非常的頑強,依仗地勢或守或遊走於山川之間,並沒有被魔兵精銳從滕王山驅趕出去,而到隆慶五年秋,越廷的東征討魔軍開始對滕王山加強增援力度,不斷有小股的兵馬跨越迢迢數萬裏的荒原進入滕王山,使得人族在滕王山深處的人馬持續增長,並建了好幾處易守難攻的據點。

這時候烈帝秦冉所率的玄元軍以及天南國太子鄭產所率的天南討魔軍主力,也一起往洞庭山兩翼運動,魔族才驚覺到三路兵馬有在南線進行會戰的意圖。

建興三十九年春塔山防線崩潰,崇國禦魔形勢大壞,南方、安西的宗閥世族無心守禦疆土,紛紛逃離崇國其境,欲入天南國、越國避難,但受天南國、越國的逼迫,不得不集中力量在橫斷山脈、雲嶺等地建立防線。

這兩道防線在當時看來是極其脆弱的,但一直到隆慶五年秋,差不多超過十三年的時間裏,崇國境內的幾場大戰,大燕山一戰、雍京圍戰、桃源江會戰、赤影峰阻攔戰、碎星峽一役,以及荊山會戰等等,主要是由雍京兵馬、北陵軍承擔。

特別是北陵軍的崛起,不僅消耗了魔族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令魔族後期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北線,無法對雲嶺、橫斷山防線組織真正有威脅的攻勢。

而在這十三年的時間,天南國、越國不僅打通進入南黎、南詔及安西的陸上通道,也對逃離到雲嶺、橫斷山的宗閥世族勢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到隆慶元年往後,更是在南詔、南黎、安西境內大力鑄造天機戰械,包括烈帝秦冉為首的玄元軍在整合原南詔宗閥世族勢力後,實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這三家決定在南線跟魔族主力打一場會戰,所爆發出來的實力也是極其的驚人。

一方面是烈帝秦冉親率四百萬玄元軍、天南國太子鄭產親率五百萬天南討魔軍,從東西兩翼逼近洞庭山,一方面是越鄭王劉汾親率三百萬精銳進入滕王山,截住南線魔兵北撤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