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域外迷蹤 第080章 天道蕩魔軍(第2/2頁)

而諸多蠻武、蠻修之中,法相境更是高達一千零七人,余下一萬一千余人,絕大多數人都有元丹境以上。

而在這些人背後,更是代表著當年從永明島、雪龍山、帝釋山、北部荒原北遷到神宵山以北崇山峻嶺之間定居、人丁多達七八億的蠻荒部族;這些蠻荒族人,這兩年也在陸續往青梧嶺遷徙。

這就直接奠定了澹州帝朝的基礎。

僅僅是匯聚這麽多蠻荒族人的眾生願力,熹武帝就已經輕松再次渡過一劫,修入第五境。

而陳尋這時候從虛元珠中出關,就有無盡的蒼茫氣息洶湧而來。

這時候,就連元初鴻蒙都無法再繼續融合浩然道意。

就見天道印記從元初鴻蒙中分離出來,再度在陳尋的靈海之中化形成天道蒼龍,飛快的成長,倏然間已經千丈巨大,還在不斷的滋長中……

一聲聲震天裂地的龍吟,在青梧嶺的上空咆哮!

隨將卒駐守在軍營之中的紀烈、趙承恩、宗崖、鐵心銅、蘇武陽、古劍鋒、風虎、陽雲沖、田欒、谷承卓、陽金宵、田桓等人,聽聞龍吟似雷霆震地,都紛紛飛上蕩魔崖來……

陳尋在這一刻若有所悟,從懷裏取出都天拘魔旗,分出十二道浩然之氣,融入其中,分贈紀、北、趙、宗等人,說道:“爾等心存天道蕩魔之志,此有十二面煉魂魔幡,從此之後就改名天道蕩魔旗,以後就是我天道蕩魔軍的鐵血戰旗!”

殺伐戰陣,脫胎於天魔或天妖大陣,最為核心的作用,就是凝聚萬千戰卒的殺伐意志;而若有煉魂聚魄的法寶,則能加倍增強殺伐戰陣的威力。

早年羿族殘裔在茫茫星域中逃亡,也常將都天拘魔旗當成戰旗祭用。

熹武帝手裏雖然也有諸多蒼龍戰旗,但諸多蒼龍戰旗,僅有兩面勉強達到下品道器的層次(這也是容易煉制),實在是沒有辦法將此時聚集到蕩魔崖下、半數都有還胎境以上修為的百萬甲卒戰力都發揮出來。

十二面都天拘魔旗,陳尋都已提升到中品道器層次,而每一面都天拘魔旗所煉入的羅刹魔元胎都差不多修入涅槃第三境。

十二面都天拘魔旗在陳尋手裏,化變羅刹魔神,組成十二相都天神魔玄衍陣,也頂多能逆抗涅槃上三境的逆天強者。

陳尋此時將十二面都天拘魔旗分賜眾人,用作百萬甲卒的殺伐戰旗,在凝聚萬千戰卒的殺伐意志之後,所化變的每一樽羅刹魔神,都將是堪比涅槃上三境逆天強者的存在。

匯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將現有的資源都用到極致,這是陳尋所奉行的核心原則。

要不是如此,他就算修入梵天境,修成無劫仙君法身,面對血海魔劫,也只有落荒而逃。

陳尋此時已經完全掌握都天拘魔旗的煉制之法,只是暫時抽不出時間,也沒有那麽多的資源,去煉制更多的都天拘魔旗。

田桓、田欒、陽金宵、陽雲沖接過天道蕩魔旗,想到這兩年正式融入青梧嶺及澹州帝朝,特別是與紀烈等人直接負責統帥聚集蕩魔崖下的百萬甲卒以來,心裏都有著極深的感觸。

除了兩千精銳蠻武秘密編入黑衫軍、兩千蠻修加入青梧嶺外,此外還六千修為在元丹境、天人境之間的精銳蠻武,都將直接編入從諸族、族宗及神衛軍抽調悍卒新成立的天道蕩魔軍中……

新編入六千精銳蠻武,絕大多數都還是神鋒軍、靈天軍撤到雲荒山後解散歸隱的故人。

當年,諸多像夔龍煉陽訣、太元金剛經、玄衍陣圖、斬龍戟、九幽戰矛、羅喉神弓訣、大日蒼穹劍、大逍遙劍訣、玄辰碎星拳等玄法真訣,在天道宗、梵天宮這樣的仙道宗門,都是非真傳嫡傳弟子不授的不傳之秘,陳尋在雪龍山卻都當成大白菜似的贈送出去。

當年無數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但經過兩百年的沉澱,這些玄法真訣在諸多蠻武、蠻修以及在他們族人之中,都已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傳承。

這些人率領七八億族人,此時回歸到青梧嶺及澹州帝朝的旗下。

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這麽復雜的部族、宗族凝聚成一股如拳緊握的力量,諸多玄法真訣的有序傳承,實際上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永明帝朝為了形成以姜、蘇、孟等族為首的統治體系,前前後後足足用了兩百年的時間,都還不能算很成功。

要沒有當年撒下這些種子,他們此時從哪裏去收獲如此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