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唯一的方法

這是一翻大棋,涉及到大漢皇朝在西北異族上的整體軍事戰略,極具價值。如果楊紀能夠成功,就將成為軍方的貴人,這將是一個天大的功勞,以後前途似錦,貴不可言!

而朝廷方面,也將取得幾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進展!

王泰之所以對楊紀那篇文章如此看重,原因就是這個。所以,到了京城之後,王泰也是大力推薦。

只不過,看出蒼墟城戰略意義的,遠不止楊紀一個。也不止是王泰一個!

特別是當王泰在帝京城中的大力宣揚楊紀那篇文章的時候,一方面故然推高了楊紀這個無名小卒在軍方和帝京城中的知名度,但是另一方面,王泰宣揚的楊紀策論文章中的一些觀點,也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想要掙這份天大功勞的,遠不止楊紀一個!

而且王泰還提到了一個楊紀沒有注意到的官場細節。朝廷每三年一屆,每一屆都會產生上百的“武舉人”。

十年,就會有四五百個“武舉人”。而武道強者的壽命是長的。經年累月的下來,朝廷累積下來的“武舉人”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但僧多粥少,大漢皇朝根本沒有這麽多的官爵、將軍去冊封。所以也就產生了一個擇擾錄取的原則。

只有那些最優秀的,實力最強的“武舉人”才會得到冊封,成為大漢皇朝的“武將”。但即便是如此,這些“武將”的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

大漢皇朝依舊沒有那麽多的軍隊供這麽多的“武將”去統領。所以也就產生了“實力武將”和“虛權武將”,或者說是“名譽武將”的區別。

在民間,又管那些不能領兵,只是領著武將俸祿的武將叫做“無權將軍”。其實對朝廷來說,根本沒有這個區別。

朝廷方面更願意把這種權力階層叫做“強力武將”和“替補武將”。

後者是前者的替補,只有當者出現“空缺”的時候,後者才能夠成功替補上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掌握實權的“武將”!

大漢皇朝武風隆盛,高手如雲,頂級的高手實在是太多了。

導致在“實權將軍”的競爭上非常激烈,因此這種“替補武將”的數量非常之多。就連那種軍方的世家,都積累了不少的“替補武將”。

“蒼墟城”涉及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東西:

那個地方雖然危險,但是“蒼墟城”的鎮守武將卻是一個極有份量的“實權將軍”。因此看中這個位置,想要鍍一層金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世家、勛貴、門閥,那些家中養著大量“替補武將”的勢力,紛紛對這位位置覬覦的很。

在這件事情上,楊紀面臨著極其殘酷的競爭!

事情和楊紀、王泰最初商量的情況,完全大相徑庭!

在信裏,王泰提到了一個中肯,但是卻很殘酷的建議:

除非楊紀能夠在武科舉中脫穎而出,奪取到第一名“武解元”的功名,否則的話,這件事情恐怕很難實現。

——這個念頭,是在他收到本屆武科舉的主考官周潼的一封信之後產生,——在信裏周潼對王泰看中的這個學生大加贊賞。

軍方的圈子太小了,楊紀也是這個時候才知道,王泰和周潼這兩個帝京城中的名宿遠比自己所知的熟悉。

並且周潼告訴了王泰自己參加武科舉的事!

天下的高手太多了,“武舉人”更多,每一屆都累積出數百個。

王泰在信中提到,楊紀想要和這些人競爭,從中脫穎而出擔任“蒼墟城”的鎮守,僅僅是一個“武舉人”的功名是遠遠不夠的。

甚至“三甲”的功名也不行!

除非楊紀拿到一個“武解元”的位置,才能在這次追逐出,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天下的“武舉人”雖多,但“武解元”卻永遠數得過來!

只有這樣,楊紀才能和那些軍方、世家、勛貴、門閥中豢養的大量“替補將軍”相競爭。

在信裏,王泰告訴楊紀,讓他不要灰心。無論怎麽樣,他都會全力去運作,以促成他和楊紀約定的那件事。

但就連楊紀都感覺得出來,王泰在信裏流露出一種極度的悲觀。很顯然,就連王泰自己都知道,這件事情太過苛刻,希望渺茫。

“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

一旁,張長老將目光從信紙上移開,扭頭看著楊紀,問詢道。

“嗯。”

楊紀點了點頭:

“如果能夠成功,我就至少可以節省十年的時間!這樣的機會,並不總能遇上。”

這一次遇到了出身帝京城的將軍王泰,同時又是西北邊陲的主戰派,楊紀才有這種機遇。

正常的情況下,楊紀晉身三甲之後,大約一到兩年就能獲得冊封武將。但這個武將卻有極大的概率是沒有手握兵權的“無權武將”,或者說是“替補武將”,掛個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