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風!

“千篇一律,千篇一律!……哎,我現在有種看了幾千遍《三經》《五典》的感覺!”

日以繼夜,改了半個多月的試卷,一名文官終於忍不住以手抵眉,揉揉眉心,一臉頭痛的感覺。

《三經》《五典》是上古聖賢的言傳,沒有人敢不敬。但是連續十幾個日日夜夜翻看相同的內容,這個時候就算是再好的東西,也是味同嚼醋,毫無感覺了。

“是啊,我看了七八百份的試卷了,內容都太過刻板。幾乎都是謄抄《三經》《五典》上的內容,有些甚至抄都抄錯了。”

另一名文官也嘆息著附和:

“雖然可以體諒他們年輕,一場童生試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這畢竟不是比的抄書。如此文章又怎麽能夠脫穎而出。史師那裏恐怕要失望了。”

“是啊,是啊!”

“我也有這種感覺!”

……

一群文吏紛紛附和。批改試卷本來就是一份苦差使,朝廷的文試關系重大,即便是再差,再潦草的文章,只要他答完了,所有的文官、文吏都必須認真審閱,以免出現任何的差池和遺漏。

而且這次的事情涉及到“史師”,關系到整個平川縣文道的面子,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大家就更加用心了。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平心而論,這次的考生水平不見得差,甚至比往屆還要高些。只是無形之中大家的期望高了,所以不知不覺對這些考生的要求也高了許多。

“其實,我這裏倒是有個卷子,感覺還不錯。文字工整,卷面整潔,字裏行間也頗有些靈氣。”

就在眾人嘆氣的時候,一名文吏猶豫了一下,突然開口道。

這一開口就像一道電光掠過大殿,立即在眾人心中點燃了一團希望的火焰。

“哦?拿來我這裏看看!”

一名文官道,立即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幾名文吏也跟著聚了過去。

每一屆的“文科考”其實並沒有要求多嚴格,其目的僅僅是從成千上萬的“學子”中選出最優秀的那三個而已。

從這點來說,能不能選出符合的“文童生”從來都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眾人真正關心的,是這次選出來的“文童生”能不能能不能讓史師滿意,能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史師”出身平川縣,到老了告老還鄉想在自己出身的地方找一個衣缽傳人。但佑大的平川縣卻找不到一個符合要求的人,這傳出去將是個多麽大的笑話。

這不止是文道的損失,而且整個平川縣也會顏面掃地。

對於眾人來說,這成千上萬的文章裏面,只要有一個能讓“史師”滿意,大家都會如釋重負,壓力少上很多。

“溫桐,我好像有些印象……”

“這不是那個七歲做詩的小神童嗎?”

“這字寫得很雋秀啊,卷面也很整潔。”

“‘自助者天助之……’,立意雖然並不見獨出心裁,但是文章確實寫得很秀氣。”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暗暗點頭。和其他的文章相比,這個叫“溫桐”的文章明顯要高出一截。別的不說,至少以“童生試”的標準,這是完全具備競爭最後那三個名額的資格。

“童生試畢竟是最低級的考試,這些孩子又是初次朝廷的科舉,能有這種水平已經不錯了。”

這次文考的主考官之一拿著手中的卷子,微微頷首。十多天的時間,休息的時候,他偶爾也會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因為史師的關系,對這些孩子要求太高了。

“史師”在皇朝帝都做了幾十年“文師”,接觸的都是一些皇家子弟,周圍的文士水平也極高。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免不了眼界極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想要平川縣這種邊陲小地找到一個能夠符合大漢皇朝皇室“文師”眼光水平的人,談何容易?!

“把這個溫桐的試卷放到優生裏面。其他人大家就不要多管了,時間緊迫,大家加油,抓緊時間,盡管把這次文考的最後三個名額確定下來。至於史師那裏……我們到時把文章送過去,就知道能不能過關了。”

孟珣道。在平川城做了十幾年的文官,他早已頗具威望,這一開口,眾人立即紛紛應是。

不管怎麽樣,這個叫“溫桐”的考生確實給了大家不少底氣。很快,眾人靜下心來,投入了批卷之中。

這次文試淘汰的卷子越來越多,到了後來,有了“溫桐”這個“榜樣”,後面發掘的優良的卷子越來越多,其中還不少高水平之作,就算“孟珣”也不禁暗暗贊賞。

同時,為了避免個人偏好的過失,後面的卷子開始越來越多的交叉審閱,只有同時獲得多名主考官頷首的卷子,才能順利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