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需要什麽樣的力量(第2/5頁)

他這麽做並不是因為對哈倫有好感,恰恰相反,他想要讓這個騙子感到痛苦,讓他沒有料想到的是,最終煉制出來的這張面具擁有令人驚訝的靈性。

任何人戴上這副面具,會立刻變成一個讓人無法識破的千面人,不但言談舉止、表情和動作惟妙惟肖沒有任何破綻,而且對方有沒有撒謊,一眼就可以看出。

這種識破的能力可不是記憶讀取之類的魔法帶來的效果,而是透過觀察對方神情舉止的細微變化做出的判斷。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任何魔力波動。

戴面具的如果是普通人,或許這個好處還不明顯,但是到了赫爾這種感知力超凡的人手裏,那就了不得了,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感覺到別人的毛孔擴展、血流加快、汗液分泌,更別說心跳加速、呼吸紊亂這類反應了,根本沒有人能夠在他的面前撒謊。

可以說“哈倫的欺詐”一點都不強,但是從另一角度同樣也可以說,“哈倫的欺詐”是相當強大的亡靈魔仆。

赫爾突然間感覺到,強大的意義好像和他以往認為的不同,並不是力量強大就是強大,在合適的時間運用合適的手段,或許比單單依靠力量,更容易解決問題。

他在尋找答案。事實上除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他也沒有其它事情好做,一連好幾天他都在等待之中度過,而且接下來還有一段漫長又無聊的時間需要等待。

他在等援軍的到來。

此刻亞法那邊已用不著太多的人馬,從傳遞來的消息中,赫爾知道亞法的混亂已到了結尾。

占領梵塞一個多月的臨時政權,陷入了分裂的狀態,這個臨時政權原本就是由許多黨派組建而成,成立之初還有一個統一的目標,那就是奪取政權。但是等到占領了梵塞之後,很快就因為意見不統一而陷入了紛爭之中。

而在周邊,原亞法共和國的官僚們卻意見驚人地統一。他們的手上有十幾萬軍隊,這些軍隊將梵塞和其它幾個動亂的城市分隔開來,卻並不進攻,而是采取了拖延的辦法。

與此同時,這些舊官僚和各國取得了聯系,各國的反應也完全一致,德布雷頓的軍隊在霍雷海灘登陸,貝魯帝國的兵團開進到梵塞東側五十公裏的地方,就連教廷也插了一手,派遣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騎兵聯隊和一支兩千人組成的祭司團,加入了所謂的調停軍。

此刻繼續留在梵塞已變得越來越危險,像齒輪這樣的人,在臨時政權和舊官僚的眼裏是墻頭草一般的人物,而且這個墻頭草還是頭肥羊,如果不是因為忌憚齒輪的外國人身份,恐怕早就動手了。

撤出梵塞的決定,早在幾個星期之前就已決定,只是當初的計劃是,從梵塞撤出來之後,全都就近前往哈朗,然後從那裏渡海前往德布雷頓。

但是現在,赫爾讓齒輪準備南下,計劃從港口城市蘭得坐船前往教廷,在柔特港和他會合。

另外一方面,赫爾也是在等,他在等待教廷派給他的那位向導,將裁判所的資料給他。

裁判所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公開成員的數量就已達到上萬,未曾公開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呢,實力絕對遠在血仇兄弟會之上,只是和血仇兄弟會比起來,裁判所沒有那麽隱秘。

裁判所有自己的兵營,有自己的中心,當然也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和對付血仇不同,赫爾並不打算自己去收集裁判所的情報,這實在是太麻煩了,而且在教廷想要收集情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等待,他也曾想過要做些事情,比如怎麽對付生命祈禱就是一個極大的難題,而且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但是赫爾有自知之明,這不是他能夠解決的,至少不是現在的他可以解決。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雪莉將這件事情告知不死之王,讓不死之王去頭痛,去煩惱,去思考問題的答案。

這同樣也需要等待。

令赫爾擔憂的是,不死之王的時間觀念和人類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不死之王可以慢悠悠、不緊不慢地去研究去試驗,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尋求答案。

赫爾可等不了那麽久,幾十年或許還馬馬虎虎,上百年他已是一堆白骨。

讓赫爾憂慮的是,生命祈禱已是他希望不死之王幫忙解決的第二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如何對付來自空中的麻煩。

這個難題已提出了很久,到現在為止,不死之王還沒有響應。

無所事事之下,赫爾只能到處走走。

他以前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喜歡四處遊玩。一方面是為了熟悉地形,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放松心情,來到教廷之後,因為一連串的事情發生,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走出來。

這一天,他突然心血來潮,想到賈洛克那邊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