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桃源(第4/5頁)

王維和元曜詢問野菜的名字,村長一家熱情地回答,他們不僅說了野菜的名字和來歷,每一種菜還附帶了一個很長的傳說故事。聽著村長一家人滔滔不絕,白姬的臉色又漸漸地青了。

村長還拿出了珍藏的百果酒,給客人們品嘗。酒的味道十分甘醇,大家贊不絕口,村長慷慨地表示等大家離去時,他會給每人送一壇酒帶回去喝。想到帳單上寫著茶酒費另計,白姬的臉色漸漸地又青了。

宴席間,王維和陶淵明談笑風生,十分開心。元曜看見他們幸福的笑容,心中也湧起了一種溫暖的感覺。如果,他們能夠永遠都做知音就好了。如果,人和非人邂逅之後,可以永遠相守就好了。

白姬似乎察覺到了元曜的心思,輕聲笑道:“人和非人只可能短暫地邂逅,不可能永遠地相守。”

“為什麽?”元曜悲傷地問道。

“因為,不是同類。”白姬笑道。

“白姬,在你眼中,小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元曜和白姬也和王維和陶淵明一樣,一個是人,一個是非人。那麽,他們也只能短暫地邂逅,而不能永遠地相守嗎?

白姬端起一杯酒,望向窗外紛飛如雨的桃花,嘴角浮起一抹溫柔的笑容。

“軒之像春天的繁花,也像夜空的明月,是一種讓我覺得心情愉悅的存在。”

元曜聞言,心中湧起一種奇異的感情。

“可是,白姬你之於小生,卻像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不似真實存在,如夢似幻。”

白姬笑道:“一切真實,皆是幻象。一切幻象,皆是真實。”

元曜撓頭,腦袋被白姬的話繞迷糊了。

酒宴散去,見時候不早了,王維、陶淵明一行人謝過了村長的熱情款待,告辭離開桃源鄉。村長和村民們熱情地相送,還贈送了一些山珍和百果酒,他們一直送到了桃花的盡頭。

一陣紅霧驟起,包圍了王維一行人。

元曜在霧中回首,美麗的桃源鄉漸漸模糊,朝他們揮手作別的村民們也漸漸模糊,漸漸消失不見。

桃源鄉,再見了。

元曜心中有些惆悵,他回過頭,跟上了王維一行人。

紅霧中,王維、陶淵明在前面走,白姬、元曜跟隨在後。

“啪嗒!”陶淵明手中拎的一壇百果酒掉在地上,碎了。--他的手漸漸變得透明,逐漸消失。

王維、白姬、元曜向陶淵明望去,但紅霧很濃,他們看不見什麽。

“先生,你怎麽了?”王維問道。

“我恐怕走不出這場大霧了。”陶淵明悲傷地道。

王維停下腳步,他猛然回過頭,他的喉結微微顫抖,想說什麽,但又說不出來。

“摩詰,向前走吧,陪我走完最後一段路。”陶淵明拍了拍王維的肩膀,豁達地笑道。

王維點了點頭,轉身又繼續向前走。陶淵明跟在他後面。

“摩詰,桃源鄉之行真是十分愉快。”陶淵明笑道。

王維也笑了,道:“嗯,我早就說過,世間是有桃源鄉的。”

“謝謝你,讓我看見了桃源鄉。”陶淵明道。

“不,是我該謝謝先生,是先生讓我看見了桃源鄉。”有眼淚滑落王維的臉龐。

“相遇和別離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要豁達地對待,不要太難過。如果有緣,終有一天,還會再相逢。”

“我和先生還會再相逢嗎?”

“自古名士不寂寥,因有知音寄詩魂。如有一念相通,你我會在菩提之下,文字之中相逢。”

“在菩提之下,文字之中相逢……”

“再見了,摩詰。”陶淵明的聲音漸漸消失。

“先生!!”王維回頭望去,背後只有一片迷蒙的紅霧,不見了陶淵明。

一陣風吹過,紅霧散去,王維、白姬、元曜三人置身在之前離開的山頂上,陶淵明已經不知所蹤。

“先生,再見……”王維流下了眼淚,十分悲傷。

陶淵明終究還是沒有走出那一場紅霧,消失在了天地中。

“陶先生……消失了嗎?”元曜也覺得很傷心。

白姬笑了,道:“也許,他是去真正的桃源鄉了。”

“真正的桃源鄉……”王維和元曜一起望向遠方,也許天的盡頭有真正的桃源鄉,那裏是陶淵明的歸宿。

王貴、朱墨、離奴圍著篝火一邊喝菊花酒,一邊烤魚吃。王貴、朱墨見王維歸來,十分高興。離奴見白姬、元曜帶回了百果酒,也十分開心。

王維、元曜、白姬坐在松樹下,繼續喝酒賞秋。見王維的情緒十分低落,白姬遞給他一張紙,道:“這是陶先生留給你的離別詩。”

王維接過,但見上面用桃核墨寫著一首詩:

贈別

菊花君子意,拂箏廣陵篇。

流水或有盡,知音共桃源。

幽冥千裏海,人世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