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四書五經(第2/2頁)

而大陳朝之所以秀才就具備從九品下的功名,也是和秀才名額極度稀少有關,三年一個縣才一個名額,而一個縣有資格去考取秀才的人,最少也一千以上。

所以一個縣的讀書人,可不是同窗,反而是競爭對手,明面上不說,但各個讀書人都恨不得全縣的其他讀書人死個精光就剩下自己一人。

到了舉人就更不用說,一個府一個名額,而進士更恐怖,一個省才一個名額。就是說三年一次的科舉,只會有十八個進士,275個舉人,2860個秀才!

一省一個進士,一府一個舉人,一縣一個秀才,而每個縣能夠參與科舉的最少也一千人以上,所以可想而知這裏面的競爭有多麽激烈。

因此,讀書人有想著全縣讀書人死光光就剩下自己的念頭不奇怪,雖然不敢去實行,但把科舉考試所需要資料書籍給藏起來,或者改頭換面的傳出去,卻是人人敢幹的。

這種最早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打壓後進之人的風氣,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傳遍整個天下,只要不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不是自己的至親,那些有著家傳資料的書香門第,根本不可能把所謂的科舉竅門,也就是科舉資料和書籍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