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

陳默眼前的場景轉變,新帝繼位,並不像陳晉那般有著豐富的執政經驗,有能力震懾群臣,平衡朝堂,他在一點點的摸索,然而在此期間,因為朝堂上帝權與臣權的爭端開始激烈,新的黨派之爭開始了,而當這爭端從朝堂蔓延到地方的時候,派系之爭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加上帝權的衰弱,使得陳默建立的反貪機制形同虛設。

地方上,官官相衛,大量的財富湧向兩大派系首腦,無論帝黨還是臣黨,要與對方抗爭,都需要錢財來籠絡人心。

而少帝的茫然無措,還有大臣的肆意欺辱,看的陳默揪心無比,恨不得出手相助,但……他只是一個看客,哪怕再焦心,面對這一切也無能為力。

眼前飄蕩著一組數據,那是國運,兩派相爭,最終耗損的,卻是整個大明的國運,陳默之前看時,是一點一滴的在增長,但如今兩派相爭,國運的下降速度卻是極快。

時光荏苒,少年總會成長,而陳默和陳晉留下來的國運豐厚,一代天子的成長雖然消耗了不少,但終歸沒有喪盡,少帝在黨爭中逐漸成熟,開始暗中掌控權力,挑選新人逐漸掌控朝堂權利,這讓陳默想起了當年的靈帝,他不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蓄力來挽回國運麽?

但自己的孫子比靈帝幸運一些,那就是此時距離陳默立國並不久遠,朝中還有陳默和陳晉留下來的忠臣義士,終究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帝黨和臣黨最終被摁下去,國家重回太平。

少帝一生勵精圖治,但國運卻未能再回巔峰。

少帝二十六歲繼位,一生兢兢業業,為了防止臣黨的出現,在位期間,努力平衡各方勢力,並對太子諄諄告誡,最終在五十四歲時,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新帝繼位,繼承了先帝教導,在位期間,雖無大治,但國運也無太大耗損,甚至有些提升。

陳默就在一旁默默地看著自己的重孫最終病死,如此又歷三位帝王,這三位帝王雖無大功,但在位期間也並未使得國家出現大亂,但國運卻在這三位帝王手中逐漸衰減,王朝也因此傳承七世。

但到了陳家第八代時,卻出了個混世帝王,登機之前,勤儉恭謙,但登基之後,卻是極盡奢華,大明氣運在他在位二十多年的時間裏,飛速下降,國力也開始轉衰,周邊異族開始重新回到陰山、白狼山,異族開始悄然壯大,開始再度威脅到中原。

而大明百余年無戰事也使得大明武備稀松,在與這些蠻荒之地而來的異族幾次交戰中,皆以失敗告終,原本陳默打下的草原地盤,被逐漸奪回,朝廷商議過後,棄守了大片草原領土,重新以陰山為界。

第八世後代,就這麽度過歡樂而荒唐的一生,在位十八載,最終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但他帶來的影響並不止於此,因為他的荒淫無度,導致子嗣雖多,但對子嗣卻疏於管教,第九代子孫能夠明顯感覺到無論能力還是手腕,都遠不及此前八代,包括他那荒唐父親,畢竟他父親雖然荒淫,但能力還是有的。

大明朝在這樣的君王帶領下,可想而知,到了第十代時,天子的能力有所回升,但大明朝卻在此前三代中逐漸腐朽,國運開始止不住的衰弱,而且異族在發現明朝並不如想象中那般強盛時,開始更加肆無忌憚,頻頻南下寇掠中原沃土。

陳默有些無力地閉上了眼睛不忍再看,但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天下終究在自己第十一世孫手中分崩離析,似乎又是諸侯割據的局面,但不同於以往,這一次諸侯征伐中,胡人不再是配角,儼然也已經成了征伐天下的諸侯之一。

一場遍及華夏的戰爭,足足持續了六十年之久,陳氏在第十三代而終,歷時二百九十三年,然後天下重新一統,仿佛是一個輪回一般,新的朝代建立,重復陳默這一套,然後經歷盛極而衰。

陳默開始思索這一切,看似是朝堂的問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簡單,外部因素,內部資源的固化,這個資源包括權利,包括生活資源,陳默漸漸發現一些規律,亂世的起因除了朝堂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天下內部的資源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然後開始亂。

那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如果能夠不斷挖掘出新的資源,就能夠緩解這種內部向外擴張的矛盾?

正想著這些,陳默眼前突然一陣模糊,下一刻,他出現在一片陌生的地方,這裏不是陳默熟悉的中原,這裏的人跟陳默所知的不太一樣,有些像史記中所記載的西域人。

這已經是明朝滅亡後很多年,此處地處大漢以西,陳默不知道為何突然讓自己看這些地方,就他的感知來說,這裏距離大漢相隔萬裏之遙,光是來這裏,恐怕得數年光陰,跟大漢根本沒辦法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