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美顏盛世番外二親親十四叔也“……(第3/5頁)

雜草叢生、動植物繁茂的無名小島是那麽的安靜,安靜到可以聽到一陣陣浪花湧上沙灘的“嘩嘩”聲,無上皇收好對講機,背負雙手,心裏是揮之不去的沉重。

“大清皇家,是關外人入駐中原,對於關內人來說,是蠻夷,是以小國臨大國,是不被接受的。前朝的皇帝做了一百件錯事,只要有一件好的,就是好。

我們啊,做了一百件好事,只要有一件不好的,就是不好。後人都會說:‘滿清韃子無能’,說‘滿清早該回去老家’……玄燁你要記得,漢人皇帝花一分力氣做的事情,你要花五分,花十分。”

順治皇帝臨終的囑咐,無上皇,愛新覺羅皇家的玄燁,永遠記得。他不光記得,他還有深刻的體會,他八歲登基,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每天面對各種面孔各種人,他體會的太深了。

漢家的文人大儒來教導他“外王內聖”的儒家之道,那個態度,就是,既然大清已經進關了,那就這樣吧,為了天下百姓輔佐皇上做一個好皇帝,漢化他、感化他……

他是一個蠻夷,他是喝人血吃人肉的外族。

他早晚會滾回老家關外,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漢家人都是忍辱負重的,漢家人怎麽可能有外族皇帝那?

無上皇扯扯嘴角,露出一個無聲的笑兒。

既然不能被接受,那就這樣吧。時間長了,他也就順其自然了。可能從他的內心裏,他也不想硬湊上去,滿洲是蠻夷,滿洲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傳統,有自己的驕傲——

幾只秋天的蚊子在他的身邊“嗡嗡”,兩個小太監拿著扇子撲打,無上皇站著不動好一會兒慢慢回神,又想起他的乖孫兒。

他的乖孫兒是不一樣的。

不管哪個民族的人都接受乖孫兒,都喜歡他,都感激他……不管哪個階層的人都對乖孫兒頂禮膜拜,對他心服口服……

他的皇額涅說,既然“他們”有心要結親,那就結親吧。他也知道,他是大清皇家人,他應該對每一個子民一視同仁。

無上皇面對平靜的大海,好似化身一個雕塑。與此同時,京城城西的一處宅院裏的前院,李光地、方苞幾個人一起來看望陳廷敬,相對無言。

安靜中,陳廷敬胸悶地咳嗽幾聲,李光地上前一步給他順著背,顫顫巍巍的模樣,陳廷敬恰好看到他掉的沒有幾根白發的腦袋瓜,緩過來氣後,兩個七十歲的老人,又一起笑。

張延玉走到茶幾邊,提起茶壺給陳廷敬倒一杯茶,端給他,陳廷敬看著他肖似張英的模樣,四十出頭的年紀,正是為官的精華時光,心裏升起一股安慰。

用完一杯茶,他緩緩靠在軟枕頭上,緩緩開口:“方苞先生,皇上今兒可有說,他答應那個提議,要鄭家姑娘進宮?”

方苞先生一愣:“……皇上沒說。”

李光地瞬間反應過來:“皇上沒說,說明皇上沒想著答應。”

陳廷敬看向方苞和張延玉,方苞還在震驚中。張廷玉的臉色從疑惑,到不確定,到確定,到驚訝。

張廷玉輕輕放下手裏的茶杯在茶幾上,一個問題也出口:“皇上,根本沒有打算答應?”

陳廷敬聲音裏透著生病之人的無力:“……皇上根本沒有打算答應。”

“但是,漢家姑娘參加選秀……”

漢家姑娘參加選秀,必然要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皇上必然明白,那麽皇上拒絕一個看似的好選項鄭家姑娘,皇上會怎麽做那?

方苞對政治不懂。李光地老了,感覺精力不足,他在床邊的繡墩上坐下來,慢悠悠地說道:“當年,順治皇帝也是正式納過漢妃……”

妃子的祖父叫石維嶽,前朝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省副使。任職期間,調查過一件某王府王妃毒殺親王的案件,案件中官職更高的巡撫、巡按等等都受賄枉法,只有石維嶽挺身而出,力排眾議,最終案情大白。

石氏一族在漢官中頗有威望。石氏入宮後受到順治皇帝禮遇,住在西六宮中的永壽宮,宮中呼為“永壽宮妃”。根據《永平府志》記載,順治皇帝對石氏的家人也是封賞有加。

石氏和董鄂妃的關系很好,平日一起誦讀詩書,談論家常……

石氏在宮裏也被允許穿漢裝、說漢話……

石氏在康熙六年去世。康熙皇帝下令輟朝三日,追封石氏為“皇考恪妃”,命大內及宗室等素服三日,不祭神。喪禮按□□壽康太妃博爾濟吉特氏的規格操辦,十分隆重……

當然,這位妃子的家族是被擡旗的。

張廷玉明白幾位老臣的意思——順治皇帝曾經鼓勵滿漢互結婚姻,他自己迎娶漢族妃子,以身作則還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但是這一個證明。

康熙皇帝的一生都沒有正經的漢妃,後面收進宮的幾個位分低的,還是曹寅的表親家裏的,同樣出自包衣旗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