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才強國(第2/2頁)

“殿下,陳國損兵五千,已敗退了!”

辛棄疾大踏步地走入,神色如常地宣布可令舉國上下歡慶的勝利。

姜國也有敵對,一是陳國,另一是楊國。

陳國算是中等國家,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國內有二十萬軍隊。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百年來,姜國唯一發生的大規模戰事,就是陳國入侵,正面戰場潰敗,險些被打到國都,最終還是魯國居中調停,才得以退兵。

不過退兵和敗退是兩回事,姜國邊境與陳國接壤,幾乎沒有一年安份,都是被騷擾欺壓,掠奪財富,以致於如今的邊境農田荒蕪,都無百姓敢居住了。

直到辛棄疾到來。

蟄伏三年,一戰敗敵。

“說說吧!”

顧承同樣不覺得戰勝一只弱雞,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地方,卻還是要聽一聽的。

“姜國如今不具備進取之勢,臣訓練的軍陣是以守為主,借助地利,先挫敵銳氣,再一戰克之!”

辛棄疾訓練的姜國軍隊,不再叫飛虎軍,而是飛巖軍。

一字之差,風格完全不同。

飛虎軍以攻為主,擅攻城奇襲,飛巖軍則以守為主,最大的資本,則是絕無神的不滅金身。

在與大明世界交流時,辛棄疾就看上了這門功法,後由鬥酒僧將之改良,再與此世的土系神術相結合,創出一套防禦軍陣,名飛巖陣。

或許依舊不及那些大國的傳承,但在辛棄疾的訓練下,與陳國的軍陣已經有一戰之力。

當然,陳國論及整體軍事實力,比起姜國可要強得太多,但它也不是沒有敵人,周遭有蔡、鄭、宋,對其虎視眈眈,所以用以對付姜國的,只有兩萬人馬。

連年的勝仗,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當飛巖軍擺出絕對的守勢時,他們大聲嘲弄,滿不在乎,結果當發現這個烏龜殼出乎意料地難以攻破時,已是此消彼長,強弱顛倒。

辛棄疾斬首五千,殺得陳軍倉惶而逃,取得了姜國百年來的首場勝利。

陳國驚怒,卻也一時間無法再戰。

柿子揀軟的捏,當姜國展露獠牙,陳國也不希望撞得頭破血流,卻收獲寥寥。

此戰證明了第一階段的軍事布局,以守強軍,達成目標。

“可以擴軍了!”

顧承下令。

“是!”

辛棄疾振奮抱拳,出殿後見到高熲,他的眉宇間,也有喜色。

“殿下,這是今年的國庫賬目。”

進殿後,高熲雙手奉上竹簡。

顧承翻看,眉頭一揚,露出微笑:“看來商路已經鋪開了。”

“是!”

高熲的策略,是以商興國。

姜國薄弱的根基,注定了它難以走其他的強國路線,唯有一個優勢。

刺繡已經打出了名聲,天下皆知,卻被魯國壟斷。

這就是商機。

也許在後來的時代眼中,商是很低賤的存在,但春秋戰國,正是商人的黃金時代。

由於諸侯林立,列國交鋒,各國物資的交流多倚賴於商賈,因此商人地位極高。

齊國名相管仲,出身於經營漁鹽的商賈,範蠡(lí)被後人尊為商聖,呂不韋更不用說了。

商賈並非受人岐視的低賤行業,姜國也能走這條路子,從今年的國庫收入來看,已經打開了門路。

“魯國那邊的施壓,越來越明顯了!”

不過凡事有利皆有弊,高熲也有些擔憂。

魯國自然不滿,它一向視姜國為禁臠,怎能容得姜國自己獲利。

高熲手段巧妙,出手的不是王後離的精品,卻又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不斷試探魯國的底線。

即便如此,以大國的囂張霸道,也不會善罷甘休。

“無妨,安隆助你行商,再去隱閣領五百暗衛,魯國暗地裏有什麽手段,盡管接下!”

三年的間隔,足以讓第二批人才入內。

安隆是魔門出身,心狠手辣,深諳商道規則,有他輔助高熲,可謂一正一奇,再有星魂訓練的五百暗衛為刃,魯國打壓不住。

當然,那是指的暗中使壞,如果魯國直接遣使來姜國,又當如何?

“放心吧,他們自顧不暇了,這是公孫龍傳回的消息。”

顧承拍了拍手,墨家朱雀機關飛向高熲,吐出一封書信來,高熲展開一看,就見開頭寫著五個字:

“魯國君被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