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還是來了(第2/2頁)

雖然看似與往常並無差別的朝堂,今天的禦林軍隨便一個都有著先天之上的修為,而且全部都是身懷軍陣。在貴族隊伍之中,原本稀稀拉拉的隊伍今天人出奇的多。

四象家族除了南陵朱雀之外其余的都到齊了。而沈淩是跟在姒錚身邊的,自然也是到齊了。

在皇位的左下手,兩排椅子,大約十來張依次放置在那裏。

“皇上駕到——”

隨著高公公標志性的聲音響起,文武百官紛紛躬身。姒錚大步在前面走著,而在他的身後卻跟著一大票人。

第一次,五位皇子來的這麽整齊,也是第一次皇室宗親府的王爺也出現在朝堂之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免禮,你們也下去坐吧。”姒錚輕聲的吩咐道,而後坐下望著眼前的文武百官,一時間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諸卿,時間過得真快啊,這麽一晃,朕竟然已經登基了二十二年了。其實,朕也和很多人一樣,不服老。

總以為壯志未酬,總以為,年輕力壯的日子就仿佛在昨夜,怎麽一眨眼的功夫,卻已是過了二十年。

前天隨幾位老將軍去了趟軍營,也試著緬懷一下當年金戈鐵馬的日子。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手也擡不起來。就算心底不服老,可身體確實吃不消了。朕當年也開過強弓,降服過烈馬。

二十二年了……人這一生有多少個二十二年?對我大禹歷代先皇來說,除了太祖皇帝之外,可能真的是窮極一生。

有的先皇二十二年只為一件事活著,有的先皇二十二年做了很多事。而朕,在歷代先皇的功績下二十二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這二十二年,大禹遇到和很多困難,許多危機。

十五年前,聖地紛紛出世,一個個口口聲聲的說千年大劫已至,大禹覆滅在即。朕不信命,諸位臣工也不信命。

我們君臣一體,共渡難關,現在,朕敢問七大聖地,千年大劫可在否?我大禹要覆滅否?

在此,朕多謝諸位臣工,尤其是朕的鎮國公陸笙陸大人。

滿朝文武有的可能知道,有的可能不知道。是朕的鎮國公多次攬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很多臣工會疑惑問朕,他們問朕。

陸笙年僅三十三,是仁德十年出仕,為何區區十年間就位極人臣。朕對其的恩賞是不是太重了?朕在此告訴諸位。

鎮國公乃我大禹的擎天玉柱,他在,則大禹安,江山固。非朕對他恩賞過重,而是他與江山社稷有千秋之功。

朕此話,非以我仁德一朝而言之,而是以大禹皇朝而論之。只要大禹還是神州之主,則與鎮國公陸笙,永不相負。哪怕大禹後世帝皇,必遵之。”

諸位臣工聽到這裏,齊齊豎起了耳朵。姒錚長篇大論這麽久,就是為立儲做鋪墊。要鋪墊,那就必須鋪與托孤之臣,無他,陸笙就是他為新皇鋪的最重要的路。

“朕登基二十二年了,除了太祖皇帝之外,余者歷代先皇在位期間也多是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間。

朕雖有淩雲壯志,但卻也不得不認清事實。朕,已老了。

滿朝臣工也不止一次問朕,何日立儲君?

立儲君,安人心。朕雖覺得還能再戰十載卻不敵日漸流逝的精力。近三年,朕也時常會頭疼腦熱,不服輸卻不得不認命。

既然此乃民心之所向,眾望之所歸,朕也不再拖延了。

高泰,宣旨吧。”

頓時,滿朝臣工一個個都齊齊的直起身體。而陸笙也清晰的感覺到面前坐的四位皇子之中,一大半的心跳突然間加快了速度。

而唯獨五皇子,心跳卻一直如此的穩健。到底是什麽樣的自信才能讓五皇子這麽勝券在握?哪怕就在公布答案的一瞬間,他的心潮都沒有半點起伏。

“五皇子姒宇接旨——”

高公公接過聖旨,深吸了一口氣大聲宣出。也在一瞬間,滿朝臣工有了那麽一絲顫動。

雖然早有預料五皇子是最有可能的,到了這一刻才算石頭落地。有欣慰,有欣喜,有失落也有暗道可惜。

“兒臣姒宇,接旨——”

“慢著!”在姒宇話音落地的瞬間,突然,一道聲音如清風一般吹入乾清殿。

陸笙眼中精芒閃動,“果然……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