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開倉(第2/2頁)

如果官倉開了,那麽這個所謂的東升糧行就不是官府的官倉。否則官府完全沒必要這麽做啊!

“這個東升糧行是什麽背景,給我去查,一定一查到底!”

東升糧鋪什麽背景?仿佛憑空出現沒有任何背景一般。

三天過去了,不僅僅在安慶府開倉,第三天,東臨府東升糧鋪開倉。第五天,周邊七個城市全部開倉。

原本以為一個籍籍無名的小糧鋪,眨眼間就成了龐然大物。而且不僅僅開倉,仿佛他們的糧倉之中有數之不盡的糧食一般。

各大糧商咱調查東升糧鋪,就連玄天府也把目光盯上了東升糧鋪。

雖然東升糧鋪這個時候響應官府開倉放糧。但這麽突然出現,毫無半點預兆的糧鋪讓玄天府不得不懷疑。

“孫遊,暗中調查東升糧行的背景,尤其是要調查清楚他們的糧食來源。但記住,一定要秘密調查不得打草驚蛇。在楚州糧商沒有開倉放糧之前,東升糧行不能動。”

又是十天過去了,百姓們搶購糧食的熱情消退了。一是因為提高了三成的糧價對普通百姓來說太貴。第二是因為東升糧行仿佛是無底洞一般,每天都有供應不完的糧食。這讓百姓們躁動的心有些安定,也不再急於購糧。

兩天後,限糧令再次啟動,糧價下調一成。

楚州各城的百姓再一次歡欣鼓舞,高了三成的糧價對低沉百姓來說確實負擔。以前,除了賣糧之外每個月還能吃幾頓肉年底還能添點衣裳。

但現在,買糧幾乎要掏出所有的結余,再加上這兩個月沒有開工根本沒有收入,這一下子日子就變得拮據了起來。

限糧令的啟動讓底層百姓頓時看到了曙光,沒有見識的百姓只知道糧價在漲了幾天之後又跌下去了,而有見識的卻知道官府將糧價回調只有一個解釋,朝廷不缺糧了。

這麽過了六天,有些小糧行頂不住官府和自身經濟的壓力開始開倉放糧。糧食再不賣出去,下人的月錢都發不下去人心就徹底散了。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當有人開始開倉放糧之後楚州糧商的聯盟也就宣告破滅。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各大城鎮開始營業的糧鋪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

畢竟現在的糧價比蝗災爆發之初要高不少,他們賣了穩賺不虧。至於說集資和官府搶購糧食的那一戰,小的糧行根本使不上勁只能搖旗呐喊。

所以現在開倉,真正受損失的是那些大糧行,尤其是四大主城那是血崩不止。

但是,開倉放糧是大勢所趨,就算再怎麽不情願,看著周邊的糧鋪都開倉了,中層的糧商也開始陸續開倉。到現在,唯有三大糧商和在這次鬥爭中血虧的糧商們咬牙堅持著。

大清早,陸笙拿著一本卷宗來到太守府。

“陸大人請稍後,太守大人正在會客,卑職這就去給你通報。”

太守府當值謙卑的將陸笙引到偏廳,連忙快步離開,沒過一會兒就回來請陸笙前往會客室。

推開門,滿頭白發的賀行之笑容滿面的和眼前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談笑,看到陸笙進來,胖子連忙站起身,賀行之也笑著招呼陸笙坐下。

“陸大人來的正好,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東升糧行的大掌櫃盧曉晨。這位就是我楚州的定海神針陸笙陸大人。”

“草民叩見陸大人。”

“不必多禮,你們是有什麽公務要談麽?有的話我在這等等?”

“沒有,今天請盧掌櫃過來不過為了表彰一下東升糧鋪為我們粉碎楚州糧商的聯盟義舉。若沒有東升糧行的開倉,楚州這局面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應該的應該的,國難當頭,我們雖然是逐利的商人但也應該體恤朝廷關懷百姓。不捐糧賑災已經過意不去了豈能還企圖大發國難財?對於他們的行為,草民是深惡痛絕的。我們東家和我們交代了,堅決響應太守和陸大人的政令,朝廷要我們開倉,我們就開倉!”

“盧掌櫃高義,敢問你們東家是……”

“哦,我們東家名諱為霍有德,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有德。本非楚州人士,祖籍濟州。”

“這麽說東升糧行是過江龍了?”

“東家有意西進,借此東風打算在楚州占一席之地……”

“這一點還請盧掌櫃告知霍老板,以後霍老板的生意楚州可以在原有的優惠上再優惠七成。而且也請霍老板放心,本太守打算送他一張牌匾,就書仁者商賈,義澤楚州!”

“當真!”盧掌櫃頓時驚喜的跳了起來,對著賀行之倒頭磕頭,“草民代我們東家多謝賀太守,也多謝陸大人。”

“嗯,遵紀守法的做生意,要有人惡意打壓就告訴本官,太守府給你撐腰!你先退下吧,我和陸大人還有公務要說。”

“是,小的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