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添磚添瓦(第2/2頁)

在這些技藝精湛的大師傅手中流出的成品,讓陸笙以後世的眼光都沒有挑出多少毛病。

陸笙大部分的錢,打算都投資在分布吳州和濟州的店面上。開店的人手,陸笙其實並不缺。

在江北道,原本很多掌櫃的是要被判刑流放的。但陸笙經過審理之後發現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被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是陸笙替他們求情才得以全身而退。

這群人,心裏都念叨著陸笙的好。但因為有這個前科,也沒有哪個商行願意再要他們。正在他們日子陷入拮據的時候,陸笙一封信,就仿佛天堂的接引光輝一般照射到他們的頭頂。

十天之內,陸笙寄出去的十八封信又連人帶信的回到陸笙面前。

陸笙又開始做生意了!

這個消息又一次如疾風一般掃過各方勢力的耳朵。

不知不覺,快到年底了。

各方勢力雖然放松了對陸笙的警惕,但也時刻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沒辦法,看過陸笙這一年半的經歷的人都由心的發出一聲感嘆。這人,太能折騰了。

才一年半時間,就把整個吳州打的水潑不進。現在的吳州,能稱得上大勢力的,也就一個南陵王府。但南陵王府和陸笙穿一條褲子的。

其他的無論是門閥勢力還是武林勢力,要麽歸順朝廷要麽龜縮在窩裏舔傷口。

做生意好,要做生意就太好了。

陸笙做生意,那就說明他沒心思折騰了。各方勢力終於把心放回到了肚子裏,安安心心的過完這個年。

其實陸笙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刻板,陸笙也愛錢。要是不愛錢,前世陸笙就不會把自己的出場費定的那麽高。也不會買下一座豪華別墅,更不會開著豪華跑車招搖過市。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陸笙以前沒有涉足生意,第一是以前陸笙沒有發現什麽比較動人的商機。雖然說以超前眼光來說,就算不當官白手起家的做生意陸笙也有把握賺大錢。

可這樣需要把很多精力放在生意之中,需要和競爭對手爾虞我詐。陸笙不願,也沒那個閑情。

但到了楚州就不一樣,他是封疆大吏,在楚州是可以跺跺腳地動山搖的人物。楚州玄天府草創,他還會在楚州度過很長的時間。

事業有成,那家業呢?陸笙的年紀不小了,也是時候為自己成家立業的事考慮了。

在楚州,遍布都是商機,遍地都是鈔票。如果不拿,陸笙的良心會不安的。

再加上玄天學府走上正軌,而玄天學府同時是個燒錢的大機器。陸笙需要錢,需要幹凈的,名正言順的錢。

在和十八個掌櫃陳述了自己的創業理念之後,陸笙將十八人分布在吳州,濟州最為發達繁華的十八個城市之中。

在安慶府的境內,有大小武林門派一百多個。頂尖的門派七個,其余的都是中小型門派。在陸笙眼中,他們不過是中小型,但其實力和規模,卻絲毫不下於蘇州的那些頂尖門派。

要說楚州武林,什麽地方的門派最戰戰兢兢,那無疑是安慶府境內的。沒辦法,陸笙就在安慶府,偏遠的地方陸笙還鞭長莫及。但安慶府境內的風吹草動絕對瞞不過陸笙的耳目。

原本,各大門派以為從此以後安慶武林將迎來寒冬。有的甚至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將門派遷移到別的府城中去。

但卻在這時候,意外的引來了轉機。陸笙打算將楚州打造成一個繁榮的商業載體,在這裏,他有一片商業的藍圖。

陸笙也知道自己的到來給整個楚州帶來了何等的風起雲湧。所有人都提防著陸笙而陸笙不僅僅是一條過江龍。

如果蠻幹,陸笙倒是自信憑著武力能殺出一片天地,但是蠻幹是陸笙的風格麽?

當然不是,陸笙可是正兒八經的文官好不好,咱能用講道理的方式,向來是不會拔劍的。雖然大多數時候陸笙講道理的時候劍是架在別人脖子上的。但這並不妨礙陸笙是個崇尚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文明人。

陸笙考察了一批當地口碑不錯,武功又紮實的武林門派,親自造訪商談合作事宜。陸笙既然想把生意開遍全國,將楚州的好東西賣到全國,物流這一塊是重中之重。

而鑒於陸笙的威名,這個看著明顯是示好的提議,沒有哪個門派能拒絕。而且怎麽說也是能賺錢的,雖然賺的不多,但還是答應了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