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神之血液與基因工程(第2/2頁)

因此,胰島素於1921年被發現,1922年就用於臨床,來治療糖尿病——在沒有發現胰島素之前,糖尿病是類似癌症的絕症。

隨著時代發展,城市化加快和人類壽命延長,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在現代城市生活環境中,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68%——因此,胰島素的需求的數量直線上升。

最初,人們從動物體內提取胰島素,比如牛、羊、豬等。這些哺乳動物的胰島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和結構有一定差異,其中豬胰島素與人的最為接近,人們就從豬的體內獲取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這是第一代胰島素。

但豬胰島素,即第一代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存在1至4個氨基酸的不同,很容易發生免疫反應、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胰島素過敏反應等現象。又由於其免疫原性高,容易反復發生高血糖和低血糖,出現胰島素抵抗。最重要的是,受限於活豬胰腺的數量,產量並不是很高。

於是人們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出了第二代胰島素。

第二代胰島素,是利用基因工程(重組DNA)酵母(啤酒酵母、畢赤酵母或漢遜酵母)、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等表達出高純度的合成人胰島素。其結構和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一樣,消除了第一代胰島素的多種缺陷。並且可以利用組織培養的微生物,或者轉基因動物,進行規模化生產,廣泛用於治療病人。

之後的第三代胰島素,也是在第二代胰島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胰島素肽鏈上某些構造,研制出更適合人體生理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可臨餐使用,被稱為餐時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

總體而言,言而總之,現代地球上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李察凝聲道,所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