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實驗研究與顯微鏡分辨率(第2/2頁)

這不是工具精度的問題,而是光學顯微鏡本身應用技術的限制。

之所以叫做光學顯微鏡,是因為它采用光來觀察。因此,分辨率極限是由可見光波長決定的,當物體大小與光的波長接近時,會發生光的衍射,無法繼續放大,強行放大也是模糊一片。

而這個極限公式為:σ=0.61λ/NA;

σ為最小分辨距離;λ為人眼可見光線的波長,一般人處於400~760nm之間,有人範圍略大,有人範圍略小,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

NA即Numerical Aperture,則是物鏡的數值孔徑——顯微鏡的放大,只和物鏡有關,和目鏡沒有關。

它是光學系統中的一個無量綱數,用以衡量系統能夠收集光的角度範圍,受折射率影響。當用折射率高的物質作介質時,比如把物鏡浸入香柏油裏面,NA值可大於1,那麽顯微鏡的分辨率σ能達到0.61*400nm/1.2≈200nm=0.20um。

而在空氣中,NA值減小,分辨率則是要大於0.20um。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這麽追求極限分辨率,在空氣中使用就足夠了。

此時李察手持著內壁刻有魔紋的漂流瓶,把一個長柄藥匙伸進去,把裏面的培育的一些真菌移出來,處理一番,放到顯微鏡中,就在空氣裏觀察。

轉動顯微鏡的旋鈕,調整好焦距,李察單眼看著,喃喃出聲:“果然已經產生了異變,是融合了添加物的現象麽。”

看了半響,李察擡起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