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2/3頁)

若非皇帝突然昏迷,讓三皇子和四皇子有了希望,正常而言,其他人心目中的新皇就是太子和七皇子其中之一。

“難怪我去拜訪太子時,太子閉門不見,嚴守本分。”孟奇恍然道,接著又皺起眉頭,“可七皇子既然也知道,為何要見我?還要說什麽爭奪大位,無法後退的話?”

邪君身量較高,氣質儒雅又隱現邪異,站在那裏有說不出的灑然:“那個時候,老鬼已經死了。”

“所以七皇子肆無忌憚,而太子由於不知,閉門謝客?”孟奇覺得不對,不是這樣。

邪君笑了笑:“太子在假裝自己不知道老鬼已死,七皇子在假裝他不知道老鬼是假昏迷。”

都是演技派啊……孟奇腹誹了一句,忽地品出了邪君話裏的意思:“殺皇帝的是太子?”

“可以算是他吩咐,嘿,此事只有寥寥幾人知道,連王德讓也覺得老鬼是太過貪婪,才由於吸取精元過多而暴斃,所以他秘不發喪,給太子拉攏征西將軍,拉攏其他人的時間,讓他做好萬全準備,不發則已,一發就雷霆之勢,讓另外三名皇子沒有反抗之力,以免京師動蕩,天下動蕩。”邪君說得此事他親身經歷一般。

孟奇對此沒有疑問,右相王德讓是當世大儒,外面又有西虜兵陳裴河,肯定希望皇位的過渡平穩不動蕩,正常情況下,大儒選擇正統簡直不需要解釋,而太子由於長期受打壓,手上文官和武官實力都無法壓住其他幾位皇子,大宗師上,四皇子有劍皇,三皇子有魔後,也不落下風。

若是貿然宣布太子繼位,其他皇子很可能不服,掀起反叛,引發分裂,讓京師和天下動蕩,讓西虜有可乘之機。

因此右相壓下老皇帝死訊,秘不發喪,只通知了太子一人,讓他做好準備,拉攏中立勢力,以雷霆之勢制服其他三位皇子,迅速解決皇位之爭。

“吩咐?那是誰殺掉皇帝?”孟奇再次問出這個問題。

外面的天氣似乎越來越壓抑了,勤政殿的交手聲夾雜在大風裏傳了過來。

邪君悠然自得地道:“左相呂令。”

“奸相?”這是讓陸觀被貶多年之人。

“作為政事堂之首,實質上的宰相之一,他有夜宿禁中之權,也有探望老鬼之權。”邪君仿佛什麽也不隱瞞地說道,“呂令擅於揣摩心思,深得老鬼信任,隨著陸觀入京,他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有可能失寵了。”

“等到太子秘密告訴他老鬼是假昏迷,他就肯定了這種猜測,作為心腹之人,連這種事情都被瞞住,除了說明老鬼要將他作為棄子,沒有別的解釋,嘿嘿,若和談成功,割地辱國,太子和他就是替罪羊,如果和談失敗,陸觀拜將,也得有人來為之前西北局勢的糜爛,為陸觀被貶承擔責任,很顯然,不可能是英明神武的皇上的錯,只能是奸相欺君瞞上。”

邪君容顏清臒,年輕時候肯定是位美男子,他智珠在握般道:“明白這一點之後,呂令迅速倒向了太子,而他為相多年,出入禁中,少不得拉攏一些內臣和侍衛。這些宦官與侍衛以為新皇繼位在即,自然毫無保留地投靠了他,幫他刺探紫極閣之事,幫他關注皇城司的情報。”

“等他們弄清楚老皇帝只是假昏迷後,已騎虎難下,只能跟著呂令一條路走到黑,呂令結合種種線索判斷出老皇帝的狀況後,找了一枚加速真元吸收的丹藥,對肉體有益無害,毫無毒性,讓宦官加入了老鬼的膳食之中,於是老鬼吸納精元過快,暴斃而亡。”

孟奇若有所思地問道:“此等機密之事,你為何如親身經歷?”

“因為呂令告訴某的,也是他幫某潛入了這裏。”邪君笑著嘆了口氣,“若無外敵,日後太子必殺他滅口,縱使他宣揚出去,王德讓也會以為他窮途末路,胡亂攀咬,那時候應該沒有別的皇子了,王德讓不相信太子也得信。所以,呂令將此事告知某,謀保身之道。”

孟奇遺憾地道:“告知你有什麽用?”

“此時此刻,七皇子應該已經出了京城,往東南而去,發動多年積攢的朝堂和軍中勢力,裂土伐逆。”邪君像是在說著什麽不太重要的事情。

孟奇頓時就明白了七皇子話中真正的意思,在京師,在右相倒向太子的情況下,他沒有機會,他的活路他的希望在京城之外:“原來七皇子背後之人是你。”

邪君笑著點了點頭:“是我,而我沒有告訴他老鬼是太子唆使呂令所殺,只是讓他找個借口討逆。”

“你想天下大亂?”孟奇一下把握住了邪君的真正心思。

邪君自傲地道:“若靠謀逆上位,根基不穩,聖門永遠被儒道佛壓制,只有自起義軍,席卷天下,才能讓聖門成為正統,某已在東南備下‘火種’,供七皇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