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下的主人(第2/3頁)

其實,這樣的說法,早就已經有了。

像是陸青、陸朝熙、陸茗朝這樣的頂級修士,暫且放在一邊不說,就是常年在外活動的陸家的普通修士,修為的提升速度,那也是快得驚人的。並且,哪怕是同級別的,那戰力、那手段,也是明顯比其他人要超出不止一籌來。

這就很恐怖了。

陸氏修士的水平,對於其他的普通修士而言,完全是碾壓式的。這種優勢,不僅僅只是在高級修士上面,在低級別的、更普遍的中低級修士上,體現得還要更加明顯一些。

陸氏現在培養修士,大頭是在自身家族裏面培養的,這個數量差不多也是一半的樣子。其他的成員,則會被派遣到各個地方,去接受培養,同時也是作為家族與其他各大勢力,進行聯系、乃至於方便陸氏近距離掌控的好棋子。

這些弟子,有的會進入到青峰門、雲霄宗這些宗門勢力裏。不僅這兩個大宗門,像是雪州的白陽門、原先的吳國魏國、還有齊國境內一些宗門,也都有陸氏修士的身影,就是數量沒那麽多而已。

在陸氏家族成長起來的修士,則都還好說一些,畢竟是在自家的環境之內成長的,就算是厲害,也比較少在外面顯山露水。

然而,那些外派出去的修士,那才是真正的藏不住了。

往往大家都是同時入學、入門的,雖然陸氏子弟在外面,享受的都是各大勢力的核心資源,但是那些勢力的核心弟子們,享受的資源也都差不多。然而,修為的提升速度、戰力水平,就比人家差一截。陸氏子弟進行突破的時候,成功率高的嚇人。

而且,這種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還會被拉得越來越遠。

至於說到修士的培養策略,陸朝熙推行的政策還是在這些年來,明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了的。

在各地建立官方學宮,擴大化的培養修士的政策,其實執行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比較早的時候,燕國的學宮規模還相對沒有那麽大,師資力量也就那樣,更關鍵的是,能夠給學宮的子弟們提供的資源、生源本身的優劣程度,也都是比較差的。

但盡管如此,燕國學宮體系,仍然在世界鎖之源被收回了許多個之後,產生修士變得更加容易的情況下,培養出了大量的低級別修士。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宮的各項條件上來了之後,培養效率變得更高了。尤其是在吳魏兩個仙國,被陸氏也納入到了統治之中後,可以同步提供許多資源,這樣一來,學宮的條件自然也就變得更好了。

在陸青的建議下,大燕學宮,設立了三個級別,郡學宮、州學宮與大學宮。

顧名思義,郡學宮建立在各個郡,直接面對所有的修士招生。散修是一大生源,大約占了三成;有兩成,則來自於一些小型的修真勢力和家族。他們過去是看不太上學宮的,然而當學宮的修行條件越來越好之後,這些原本有自己的修士培養體系的勢力,赫然發現,大燕學宮對於修士的培養,比自己更好。

更加系統化的培養方式,總結經驗起來,比小勢力的培養方式要更加有效率。畢竟,這些小勢力,也根本沒有辦法提供專職的修士教師,更何況,就算是能夠提供,也未必有學宮的好呢。

另外,同樣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小勢力的年輕修士在進入學宮之後,是可以獲得學宮的資源的。這些,可都是額外來的東西,甚至不比這些小家族、小勢力提供的資源差。

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更願意,將自家的後輩,送到學宮了。

當然,需要理解的是,這還僅僅只限於一些比較小的勢力和散修。對於一些大型的、哪怕只是中型的勢力而言,比如像是公孫世家、白陽門、清幽谷或者類似體量的門派,他們的弟子,肯定還是在宗門之內,進行修行,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更別說青峰門和雲霄宗這種體量了。

而學宮最大的生源來源,還是在自己發掘出來的普通人,來進行培養。

在郡學宮之中,修行十年之後,就可以看情況,或者畢業,或者進入到州學宮之內進行培養。

這主要是看兩個方面,一則是修士本身的意願,二則是看潛力,也就是在郡學宮之中的成績。

而在州學宮的培養之中,修士的數量會更少一些,但同樣的資源也會更加集中。

州學宮,就是終身制的了。修士可以自主選擇離開,加入其它的勢力,接受雇傭,或者進入到大燕朝廷的體系裏面,成為政府一員,乃至於加入大燕的軍隊。

但如果都不選,也可以一直留在學宮。通過執行學宮發布的任務、上繳資源、收獲,從而收獲學分,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