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5頁)

太後瞪了雁回一眼,像是不認識雁回似的,渾身都寫著不滿:“哀家歲數大了竟也有老眼昏花認不得人的時候,不知原來哀家喜愛的兒媳,端莊知禮的皇後本性竟是如此!”

雁回好笑道:“我本性頑劣,一直不明十年前的自己是如何入太後的眼,時至今日我才想明白,太後看中的不是我而是整個雁家。”

來的路上雁回想通了。

為何當年毫無大家閨秀模樣的自己能入了太後法眼,不為其他,只是因為她姓‘雁’且是雁家唯一的大小姐而已。當時的謝昀已是太子,太後卻著急為太子籠絡支持,看來先帝早就有傳位酈王的意思。

傳弟不傳子,且是在謝昀多有作為並一心擁護先帝的情況下。雁回想了兩個荒誕的解釋,先帝為奪嫡九死一生,又怎可能傳位給自己幼弟。答案要麽是謝昀非先帝親生,要麽酈王與先帝有那苟且之事。

雁回傾向後者,在酈城時,謝昀曾以雁家要挾讓她與國舅爺破倫理人常,怎麽看都覺得謝昀是個瘋子。可謝昀是怎麽瘋的,若是知道自己的父皇心印親弟,這般看來也是情有可原。

當時謝昀在試探,試雁回和國舅爺是否也和先帝一般齷齪。

先帝有多喜愛酈王,墓中的十步奔赴橋便可看出,惡心到讓謝昀當即下令砸墻毀墓。

若非如此太後又何以覺察先帝心思,便是再無房事才讓太後慌亂顧及。

太後不語,莫說天家,尋常的官府之家哪家擇婿娶親不都是看著家世看著門當戶對。

她並未覺得雁回此話有何殺傷力,正要把雁家整個算上,便聽雁回的聲音在室內幽幽蕩開。

“我作畫有錯在先,無論是何懲罰我都受得。”雁回擡眸睇了眼太後,眸子宛若一潭沉靜的清泓,聲音也如冰水冷冽:“我從不允旁人進我房間,但湊巧太後遣人往將軍府送賞後這畫便流傳了出去。太後身邊的人又怎會不認得太子殿下。太後沒有明著罰我,只是念著沈辭心中有我,你乃他親姐不好貿然出手。我想之後先帝召我帶畫入宮便是太後的借刀殺人吧,為的是讓整個人雁家被我牽連,從而讓當時已有‘小戰神’美名的沈辭接管家父手中的兵權,沈辭姓‘沈’暫且不提,若當時先帝真因此事罰了雁家,沈辭難保不會對先帝怨恨,從而毫不保留地支持謝昀。”

太後一愣。

雁回看著太後如看洪水猛獸:“太後這招甚是巧妙,可太後沒想到……”她一嗤:“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先帝比你還要高明。”

先帝為何要改畫,不過是和太後用了同一招——借刀殺人。

太後的刀是先帝,殺的人是雁家,既解決了有二心的雁回,也能讓沈家握緊兵權,兵權代表實力,能將兵權緊握在手中,不管先帝欣喜誰總要忌憚三分,謝昀便能高枕無憂。

而先帝本就不可能坐視沈家日益壯大,他有心傳位給酈王,更不可能看著謝昀羽翼俱豐,國舅爺作為謝昀的左膀右臂遲早是會被先帝不留情面地折去的。

他一見畫便心生二計。第一計是誣陷國舅爺投敵,毀了謝昀人人稱贊的名譽。是他故意將國舅爺的戰術透露給了蠻夷,讓國舅爺與鎮國大將軍兵敗無援,又讓二皇子帶來聖旨,將二皇子的性命一塊搭了進去。先帝所出不過二子,太子母家叛國,二子不幸喪生,這皇位也只能傳了酈王。

第二計便是學著太後借刀殺人,先帝的刀是雁回,殺的是謝昀。先帝於酈王之間有話本子中如七仙女與董永般的跨世奇戀,他自然相信雁回與國舅爺之間的情愛。若他第一計瞞天過海得了勝利倒也罷了,若不幸事敗揭露,雁回又如何真心對待謝昀,雁家又怎會真心支持謝昀。

畢竟害死雁回心上人的可是謝昀的父皇啊,父債子還天經地義。

先帝心思何其簡單,便是他與酈王不好過,旁人也不得好過!

雁回隱去自己對先帝所作所為的猜想,冷冷地看著太後:“先帝惡行,聖上為了大梁不可能昭告天下,我曾為大梁一國之後更不會因自我將百姓棄於不顧,但……”

雁回聲音收緊,又沉靜嚴肅了幾分:“太後乃一介後宮婦人,算計戰功赫赫的雁家,將朝綱功臣視為奪權的玩物,何其可怕!但好在太後只是一介婦人,翻不出巨浪滔天,將你的罪行昭告天下也失不了民心失不了軍心,若聖上有意治罪太後,指不定君威更勝!我死不足惜,若能與太後在黃泉之上作伴倒也瞑目!”

太後臉都白了,手中的佛珠也不捏了,指著雁回的鼻子道:“放肆!”

雁回上前一步,壓迫性地看著太後:“太後是覺得我沒有證據嗎?我與太後好歹也是十年婆與媳,是婆婆親自教導我處事沉穩,婆婆忘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