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反擊(第2/3頁)

汪大夏說道:“我這就在密室裏印發傳單,乘著夜裏偷偷在豐城和板升之地散發出去,告訴教眾這個大好消息,他們不用沿街乞討,餓死街頭了。”

丁巫反對,沒有人比他更懂白蓮教,“絕大部分教眾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和工匠。白蓮教中上層是不會餓肚子,挨凍受餓的都是這些不識字的底層百姓,你印發傳單沒有用,媚眼拋給瞎子看,還是要靠口口相傳,編幾個朗朗上口的歌謠。”

要煽動底層百姓,就要走群眾路線,要不識字的百姓也能聽明白,文縐縐的話是打動不了人的,什麽“大楚興,陳勝王”、“蒼天已死,黃天當道;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等貴賤,均貧富”、“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等等,皆是是通俗易懂的歌謠開始。

這四個人出自各種階層,陸纓是豪門貴族、丁巫落魄官家子弟、魏采薇市井遊醫、汪大夏紈絝衙內,皆見識多廣,他們斟字酌句修改到半夜,終於編出一首歌謠:

白蓮教,喪天良,終年勞作餓肚子,糧食全給大汗了。

回故國,開荒地,吃喝不愁有余糧,五年免稅不納糧。

沒有生僻字、沒有典故,比戲文還直白,一聽就懂。

錦衣衛暗探們分頭行動,買了好些糖果,先哄著市井小童傳唱,再教給街頭流民,一個烤饢就能收買一張嘴,不過半個月,這首歌謠就迅速串紅,擴散到板升之地。

饑餓比死亡還折磨人,一刀刀的,猶如鈍刀子割肉,慢慢的收割生命,這首歌謠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說好的入教避劫,成了鏡花水月,辛辛苦苦幹了一年農活,在幹旱搏鬥,沒日沒夜的打井灌溉田地,到頭來卻要餓肚子,糧食被教主送了人情。

不少教眾在饑餓中覺醒,看清了教主趙全的真面目,攜家帶口紛紛出逃,唱著歌謠,去故國尋求一口救命糧。

板升之地每天都有分不到糧食、餓肚子的教眾逃跑,一戶戶人家空了,五萬教徒在急劇減少,教主趙全從來沒有如此慌張焦慮過,召集手下商議對策——所謂急病亂投醫,這回連最討厭的丁巫都請過來了!

趙全問手下:“最近教眾棄教,奔逃關內,諸位有何良策?”

白蓮教第二號人物李自馨在丁巫贈送的中原神醫(我妹的)神藥治療之下,背瘡已經愈合,但是心裏的創傷還在,他吸取上次帶兵搶糧、全軍覆沒、自背黑鍋的教訓,一聲不吭。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是李自馨從這次失敗中得到的深刻教訓,你看丁巫自打加入白蓮教,什麽都沒做,他就一直好好的,還得了三娘子的賞識。

李自馨不說話,趙全就點名要他回答,“你是副教主,你出個主意。”

李自馨一點都不慌,反正他從家鄉騙來的三百多戶人家糧食是夠的,這是他的“嫡系”,以他的能力養活這群人沒問題。

李自馨說道:“歸根到底,是糧食不夠吃的原因,留不住人,教主只需解決糧食問題,就能把教徒留在板升。”

這話說了沒說一樣,誰不知道問題出在糧食上。趙全耐住性子,繼續問道:“怎麽解決缺糧的問題?”

李自馨說道:“去弄點糧食。”

趙全:“怎麽弄?”

“我不知道。”李自馨攤了攤手,“您是教主,神通廣大,手眼通天,您一定有辦法的,我對教主有信心。”

信心有個屁用,能吃嗎?李自馨這個滑頭薅不出一丁點油水,趙全把目標轉向丁巫,“丁傳頭,我們白蓮教之前借給俺答汗四萬石糧食,現在教中實在困難,好多農民餓的逃跑了,你去找俺答汗要點糧食回來,好歹熬過這個冬天,等到開春,才有人給俺答汗繼續種地。”

丁巫直接拒絕,“這……不妥,糧食又不是我借出去的,我不好開口要。”

趙全說道:“你請三娘子出面說說情,三娘子心善,她以前還是教中的聖女,有責任保護教眾。”

丁巫再拒,“三娘子正在孕中,要少思少慮,俺答汗為了三娘子,這次都沒有親自出征南下狩獵,我可不敢勞煩三娘子,萬一有什麽差池,我人頭不保。”

趙全暴躁的掀桌,“這不行那不行,我要你們有何用!你們每人交出一千斤糧食,三日之內交清,用來應急,若教不出……我就升壇,將你們從白蓮教當眾除名。不要告訴我你們沒有,你們的底細我最清楚,這些年都攢了不少錢,是時候拿出來回饋聖教了。”

趙全篤定他們都沒有退路可走,一個個都是帶路黨,在大明都是通緝犯。朝廷接收底層的教民,分給他們田地,但是不會原諒這些給韃靼軍隊帶路,掠奪自己家鄉的人。

至於丁巫,雖然沒有帶過路,但在大明的名聲比帶路黨們還臭。